蓝天白云多了,河水更清澈了,公园和树林里的野生小动物越来越多了,“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画卷美不胜收。2023年,通州区优良天数达267天,水环境质量整体向好改善,全区8个国市控考核断面水质均值均达到Ⅳ类及以上……通州区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通州区通过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造林绿化、蓝天保卫战等一系列举措,使区域环境得到了持续改观。
2023年,通州区全力克服气象条件整体不利、社会经济活动水平回升、多次遭遇外来沙尘等影响,各部门、各街道乡镇攻坚克难,社会各界全力支持,携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保持整体改善趋势。细颗粒物(PM2.5)累计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与社会经济活动和扩散条件水平相似的2019年相比,下降8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浓度分别为69、32、3微克/立方米,较2019年分别下降11.5%、23.8%、40.0%。全年累计优良天数267天(扣除沙尘影响),较2019年增加41天。全区降尘量为3.5吨/平方公里·月,同比改善12.5%。
2023年,水环境质量整体向好改善,全区8个国市控考核断面水质均值均达到Ⅳ类及以上,达到国家及市级考核要求,其中达到Ⅲ类水质的4个,达到Ⅳ类水质的4个,黑臭水体反弹现象实现稳定消除。土壤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全区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等关键指标均保持100%。
城市副中心蓝绿交织、清新明亮,区域环境持续向好。白志海/摄
坚持党的领导
完善担责尽责工作体系
区委、区政府高位统筹,把握污染防治总体方向,周密部署重点任务,切实传导压力,压实“党政同责”。区委生态文明委密集调度,助推副中心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运用专题研究、实时调度、月度考核、季度通报等多种形式,紧盯生态环保领域薄弱环节,累计推动150余项问题整改,第二轮中央、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进度已达98.1%、91.6%。
创新开展生态环境领域问题“提级约谈”,初步构建“督查+纪检”综合监督模式,倒逼责任落实,助推全区工地出入口道路尘负荷连续6个单月排名全市前7位。
强力统筹推进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役
坚持测管协同、精准监督,针对全区64处重点区域逐一开展实地调研和督导帮扶,针对22个属地动态编制“一域一策”治理方案,以高频次实地督导和指导帮扶,发挥高效监管水平,畅通大气污染防治“最后一公里”。坚持施工、道路、裸地扬尘分类管控,落实渣土车遗撒问题整治、绿牌工地引领示范等施工扬尘治理机制,实施道路扬尘“问题锁定-整改反馈-跟踪复核”闭环监督,持续发挥卫星遥感裸地监测科技手段,以“专人负责、挂账督办、跟踪核查、定期培训、重点帮扶”等系列措施推动裸地精准治理。
坚持逐个破解水环境治理瓶颈,制定“一点位一方案”“一工程一措施”“一黑臭一整治”等有效措施,实现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水环境质量达标率实现100%,优良水体比例达到50%。坚持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高标准制定“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方案,细化7类76项具体任务,构建“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抢抓历史机遇
竞速绿色发展全新赛道
持续推动气候投融资工作机制建设,构建气候投融资“1+6”政策标准体系,初步建成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完成首个气候项目入库登记和“碳e贷”落地,气候投融资项目库拟入库项目146个。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综合管理制度,在全市率先开展用能和碳排放综合评价试点,积极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先后共批复11个项目节能审查意见,通过优化调整用能方案共核减二氧化碳排放6431吨,为城市副中心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提供有力支撑。
深入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优化项目选址选线,为10余个重大项目成立服务专班,解决130余个排污许可历史遗留难题,守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底线。
扎实练好内功
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坚持精准治污,依托热点网格、卫星遥感等手段,实现守法不扰、违法必究,固定、移动污染源立案量等6项执法指标连续多年排名全市第一。坚持区域协同,建立“通武廊”等系列合作机制,健全空气质量会商研判、重污染应急联动机制,促成燕郊、三河6座累计34万吨污水处理厂执行北京市地方标准;在全市率先开展实岗锻炼交流,与廊坊市大厂分局、廊坊市香河分局互派执法干部。
坚持多元手段,创新实施生态环境领域信用监管,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一案双查”,推广环境违法有奖举报激励机制,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坚持全民共治,持续打造“副中心生态文明月”志愿服务品牌,组织50余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生态环保实践活动,推动形成“谁污染、谁赔偿,谁保护、谁受益”的思想共识,为建设天蓝水清的美丽副中心营造良好的共建、共享氛围。
2024迎难而上
书写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承上启下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通州区将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迎难而上、创新手段、压茬推进,聚焦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深入推进生态保护行动、持续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六大领域全力攻坚,坚定不移完成新时代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使命任务,全力书写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美丽新篇章!
(田兆玉 李苗苗)(通州区生态环境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