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6月30日,通州区在城市副中心科技小院讲习所开展“牢记殷切嘱托 肩负时代使命”——副中心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宣讲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2023年3月15日,通州区在城市副中心科技小院讲习所开展“二十大和咱老百姓”理论宣讲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一、案例背景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作为城市副中心理论传播的特色阵地,副中心“科技小院讲习所”以科技小院为依托,帮助农民在富口袋的同时也富脑袋,推动农民实现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与实践伟力,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汇聚起推动城市副中心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二、主要做法
一是在阵地建设上聚焦“三个场景”。亲身“入景”。保持科技小院原有的院落格局,将讲习所设在农民熟悉的环境中,让他们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聆听宣讲、真切感知身边变化。巧妙“借景”。通过立体造型装置、宣传橱窗设计、窗帘开合、灯光变化以及VR体验等新媒介将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巧妙融入讲习所的场景之中,打造沉浸式体验。实践“进景”。拓展科技小院讲习所的实践半径,将其延伸至田间地头、大棚温室等;推出绿色生态种植技术、农产品品牌营销系列宣讲课程,助推农业增产增收。
二是在宣讲内容上突出“三个结合”。结合重要时事政策进行宣讲。开展“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读懂亿万农民的好日子”“学习宣传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宣讲团走进科技小院讲习所”等理论宣讲活动。结合农村工作实际进行宣讲。通过田间观摩会和农业技术培训,开展“二十大精神村村讲 绿色技术进万家”的系列宣讲活动。结合农民认知特点进行宣讲。聚焦农民生产生活习惯,开设“夜间课堂”,创编评剧剧目《夸夸咱的新农村》;开展“青春心向党 奋进新时代”“月满中秋 情满小院”等文艺宣讲。
三是在活动开展上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常态式宣讲。建立副中心科技小院讲习所常态化宣讲机制,依托中国农业大学驻院大学生志愿者,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志愿服务队伍,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以及副中心“五个一百”文明实践理论宣讲队伍,形成多层次理论宣讲资源矩阵。坚持精准式宣讲。依托通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网上平台,围绕农民关心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农业技术问题,上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读”“三农学堂”等慕课资源;推出“点单派单”服务,建立宣讲资源和课程菜单,根据群众点单选派宣讲队伍、安排宣讲课程,找准了“要讲”和“想听”的契合点。坚持融入式宣讲。把弘扬文明新风融入理论宣讲,广泛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把深化移风易俗融入理论宣讲,结合传统节日、重大活动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讲;把助力基层社会治理融入理论宣讲,选择群众身边德高望重的乡贤能人开展宣讲,调解纠纷、纾困解难。
三、工作成效
一是让阵地“活”起来。基于强化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开展主题式宣讲,基于农民认知特点和实际需要开展精准式宣讲,基于农业问题和技术瓶颈开展科普式宣讲。副中心科技小院讲习所从2023年年初建立以来,共举办各类宣讲活动210余场。
二是把群众“带”起来。把理论宣讲的“主战场”搬到农民生产生活的现场,变“台上台下”为“围坐一堂”,变“你讲我听”为“互学互促”,既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问题,又使宣讲更加灵活、更有针对性,让群众在日用不觉中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谛要义。
三是使思想“热”起来。通过科技小院助农增收致富真实鲜活的基层实践,展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的历史性成就,以此印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城市副中心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