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简介
北京市妇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团结引领首都妇女和家庭坚定不移与党同心、跟党奋进,创新打造“首都巾帼最美”宣讲品牌,大力弘扬爱国奉献奋斗的时代精神,激励首都广大妇女群众立足岗位、奋发有为,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贡献巾帼力量。
二、案例背景
北京市妇联围绕“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线,结合首都妇女工作特点,组建“首都巾帼最美”宣讲团,成员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三新”领域等女性,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等主题,深入机关、高校、企事业单位、社区、“三新”领域等,巡回开展对象化、互动化、分众化宣讲,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引领服务联系妇女群众中的独特作用,激励首都广大妇女群众立足岗位、奋发有为。
“首都巾帼最美”宣讲团深入微博总部,面向“三新”领域女性讲述岗位建功、拼搏进取的奋斗故事
三、主要做法
(一)先进典型示范宣讲,巾帼聚力心向党
“首都巾帼最美”宣讲团成员由党的二十大女代表、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以及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和全国劳模、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最美家庭、巾帼志愿者等先进女性代表组成,涵盖科技、教育、卫生、环保、交通、农业、民生等领域。她们中有为重症患儿托举生命希望的医务工作者、有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己任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有勇攀科研高峰的科技工作者、有在基层一线默默奉献的普通劳动者,通过集中宣讲传递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巾帼力量,激励更多女性见贤思齐、争当先进。
(二)分层分众主题宣讲,持续拓展影响力
把握首都妇女特点,分层分众开展主题宣传。立足首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定位,以“巾帼心向党 科技报国志”为主题,组织生命科学研究、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女科学家、女科技工作者走进高校、科研院所与青年女性互动,弘扬科学精神。举办“巾帼心向党 奋进新征程”主题宣讲活动,走进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香山革命纪念地、“三新”领域企业等,宣讲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讲述岗位建功、拼搏进取的奋斗故事。
(三)精心打磨质效并举,宣讲入脑更入心
结合宣讲员个人成长、工作经历,挖掘事迹亮点,持续优化宣讲稿件,将党的创新理论与宣讲员个人成长经历相结合,把宏大主题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故事,让受众听得懂、融进去、有共鸣。深入宣讲员工作和生活,拍摄视频小片,在宣讲活动现场同步播放,提升宣讲生动性和实效性。在基层宣讲中发掘培育百姓宣讲员,将深耕阅读以诗书传家继世的最美家庭代表、参与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的公共文明引导员、投身乡村振兴带动妇女就业增收的巾帼女农人等纳入“首都巾帼最美”宣讲团并参加全市巡讲活动。
(四)思想引领共情共鸣,携手奋进新征程
坚持创新方式方法,强化首都妇女群众思想政治引领。在宣讲活动中设置提问环节,加强交流互动。在高校专场宣讲活动中,围绕大学生就业、科技创新等问题,宣讲员们敞开心扉、坦诚交流、真诚互动,让师生们深受启迪和鼓舞。着力运用新技术、新表达、新传播,联动“北京时间”新媒体平台开展直播活动,打造微宣讲理论宣讲品牌,依托“北京女性”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推广,形成了“线下宣讲+云宣讲”融合发力的良好格局,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近妇女、走进家庭、走向全社会。
党的二十大代表、“首都巾帼最美”宣讲团成员贾莉及其团队,在香山革命纪念地宣讲
四、工作成效
(一)贴近妇女群众,进一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宣讲活动坚持以妇女群众为中心,贴近她们的生活实际和现实需求,深入挖掘妇女身边具有代表性和感染力的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让她们感到可亲、可敬、可学,“以小见大”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二)创新宣讲形式,进一步提升宣讲活动凝聚力吸引力
宣讲活动形式上不断创新,丰富宣讲方式,包括现场宣讲、线上直播、短视频等,用妇女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她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在互动交流中让宣讲更加生动、更接地气,提升宣讲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整合社会资源,进一步唱响涉妇女领域最强音
宣讲活动充分发挥妇联组织“联”的优势,有效整合妇女团体、高校、企业、机构等社会资源,持续联动全市妇联系统新媒体矩阵、网络平台、知名人士,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报道,提升宣讲活动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四)注重长效机制,进一步激发示范引领强动力
建立长效机制,将宣讲活动与日常工作相结合,持续跟进宣讲员后续发展,广泛挖掘新鲜力量,储备人才资源。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活动领域、创新活动形式,为宣讲员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和发展平台,为宣讲活动提供持续动力。
下一步,“首都巾帼最美”宣讲活动将继续以市级示范宣讲带动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广泛开展宣讲活动,用妇女群众听得懂、听得进、接地气的语言及时跟进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形成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