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简介
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培育文明乡风,2024年北京市成功举办了第35届北京农民艺术节。作为艺术节的品牌活动,“乡村大舞台”农村原创文艺节目展演(以下简称“乡村大舞台”)通过歌舞、小品、曲艺、快板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展现了新时代北京乡村的良好精神风貌和广大农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已成为京郊群众参与度广、认可度高且极具正能量的乡村文化品牌。
二、案例背景
北京农民艺术节“乡村大舞台”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高质量文化供给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引导乡村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乡村推进移风易俗,落实农业农村部、中央农办、市委宣传部等各级部署要求,持续发挥好北京农民艺术节的引领带动作用。
第35届北京农民艺术节“乡村大舞台”海淀区专场展演活动
三、主要做法
“乡村大舞台”以文艺表演的形式,全方位展示具有区域特色和时代特点的乡村传统文化活动、乡村振兴丰硕成果以及乡村群众幸福生活。主要以京郊农民群众为主体,聚焦乡土农耕文化、传统民俗活动、非遗技艺传承等,向全社会生动展示北京乡村繁荣景象和农民良好精神面貌。
“乡村大舞台”坚持以原创为主,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以乡村文化搭台,将文艺演出与农事体验、农品集市、非遗文创等有机融合,充分展示北京地标性优质农产品、文创手工艺品,成为体验感佳、获得感强、影响力大的北京乡村振兴成果的展示平台。
2024年“乡村大舞台”以“乡情京韵颂盛世、凝心铸魂促振兴”为主题,与13个涉农区紧密联合,组织开展“乡村大舞台”专场展演活动13场,共演出节目149个,其中非遗节目19个、原创节目占比73%,近2600多名乡村群众登上了各区“乡村大舞台”专场展演的舞台。展演节目内容丰富多样、振奋人心,例如延庆区、大兴区、怀柔区联合非遗原创舞蹈《京韵华彩》,将延庆竹马、大兴武吵子、怀柔二魁摔跤3种非遗融为一体,营造丰收欢歌的盛世欢腾场景;怀柔区《乡村振兴唱起来》,以舞蹈、朗诵相结合创编,展现首都科技助农的崭新篇章;昌平区《大美京郊十三区》通过快板表演,展现全市乡村文化、旅游、美食及非遗文化的特色。这些作品继承了“京韵农味”文化特点,受到观众肯定和欢迎。
第35届北京农民艺术节“乡村大舞台”昌平区专场展演活动——快板《大美京郊十三区》
四、工作成效
(一)聚力宣传,广泛传播北京乡村振兴好声音
为增强北京农民艺术节“乡村大舞台”活动的互动性和传播力,本单位以“三农四季好文化”为主线,积极探索线上举办方式和多媒体传播渠道,努力用好区级融媒体力量和有关网络传播平台,通过线上演出、在线直播等方式加大宣传。在快手正能量、京彩三农快手号、北京数字文化馆、国家公共文化云开展视频直播,在即享图片、京彩三农微博开展图片直播,全年累计直播13次总浏览量约3000万人次,进一步提升北京农民艺术节品牌影响力。
(二)守正创新,着力培育北京乡村文化品牌
在各涉农区“乡村大舞台”专场展演活动中,农民作为演员,把武吵子、二魁摔跤、竹马、京东大鼓、太平鼓等非遗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第一书记驻村、新农人创业、“百千工程”示范村建设、农业中关村等政策热点和民生工程,经过艺术包装和精心编排搬上舞台,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在京郊大地的传承和发展,展示了时代变迁下农民日新月异的幸福生活。数十名一线农业工作者通过《我们的乡村》宣讲活动,从农民的视角推介自己的家乡,宣讲“百千工程”成效,宣传乡村振兴成果,坚定乡村文化自信,展示新时代、新农村、新农民,尽显三个文化带中乡村振兴的新姿彩。
“乡村大舞台”深入挖掘和培育具有京郊特色和“三农”题材的原创文艺节目,以创作促精品、以精品促传承,全面推动乡村优秀文化创新和发展,为农民搭建了交流和展示平台,向社会全面展示乡村文化阵地的建设成果,彰显了新时代农民的文化自信,同时以北京乡村文化为引领,将农文旅深度融合,以达到以文兴产促增收的目的,全面助力北京乡村文化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