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市计划率先开展1620条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任务,对于停车、私搭乱建、垃圾分类、物业管理等群众反映强烈的事项将“一街一策”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检查不合格的背街小巷还将面临“动态降档”。
“大半夜满胡同找车位”
的日子结束了
“住胡同哪儿都好,就是这停车,费劲!”就在几个月前,内务部街的居民还在为“抢车位”犯愁。
内务部街打造不停车胡同后,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顺畅,胡同面貌得到改善。
邵继先家住内务部街西口,每天晚上,给晚归的闺女在胡同里找车位,成了他最发愁的事。
“爸,我马上到了,您帮看看有停车地儿不?”女儿在电话一端焦急地求助。
“这都几点了,这会儿肯定没地儿停啊。”老邵在车停得满满当当的胡同里转悠,更急。
“胡同里实在找不着车位怎么办?有一次,闺女只好在附近停车场交费停了一晚上,花了100多。”
好在,这都是过去的老黄历了。如今,老邵和内务部街的胡同居民再也不用为停车发愁了。
自2017年以来,东城区朝阳门街道内务部街先后经历了两轮环境整治提升,治理了私搭乱建、违规“开墙打洞”、便民服务设施欠缺、架空线凌乱等问题,街巷环境全面提升。但“停车难”仍是制约胡同环境进一步改善的大问题。由于胡同车多、停车位少,居民想尽各种办法为自己“预留”车位。有用废旧三轮车占位的,还有派家人在胡同里“人肉占位”的。“街坊邻里没少因为占车位的事闹矛盾。”老邵回忆说。
今年,一场“为车辆找新家”的活动开始在内务部街周边展开。2023年6月,干面胡同西口新建成的“内务部街停车场”正式投用,居民的车有了“新家”,内务部街也成为了东城区第44条不停车胡同。
“现在可好了,再也不用我大半夜上街,满胡同给孩子找车位去了,几点回来都有地儿停车。”老邵对新停车场满意极了。
像内务部街这样的胡同近年来不断涌现。近年来,东城区积极探索从街巷到街区,再到包括景观视廊在内的立体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即“线-面-体”的发展路径,统筹做好街区风貌、空间布局、人居环境等方面的优化提升。
看白塔没遮挡
胡同豁亮心里敞亮
64岁的朱宝兰特爱上宫门口东西岔胡同遛弯,吃完晚饭,看看白塔,心里别提多舒坦了。
2020年6月,紧邻白塔寺的宫门口东西岔胡同保护更新正式启动。别看东西岔两条小胡同加在一起只有600米长,街面上的电线杆竟有55根。密密麻麻的架空线如蜘蛛网般“罩”在胡同的头顶上,“想看白塔都看不痛快”。
但一听说要把55根电线杆拔除,进行架空线入地,胡同里的居民却提出了反对意见:“电线杆拔了,安那么多大电箱,谁知道有没有辐射?”
“为了消除居民的顾虑,我们拿出专业的数据和依据,证明电箱摆放的位置对百姓生活不会产生影响。”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立说。
违建拆除了、架空线入地了、老门扇保留了、老山墙恢复了……55根电线杆拔走的那天,朱宝兰又到胡同里散步了。“抬头一看,没了那些乱七八糟的电线遮挡,这条街一下子豁亮了。”看着远处通透的风景和白塔,朱宝兰心里也敞亮起来。
2021年7月,整治后的宫门口东西岔胡同以全新面貌亮相,并在2022年十大“北京最美街巷”评选中榜上有名。随着胡同环境的改善,网红咖啡、精品餐厅等全新业态争相进驻。张立告诉记者,胡同中的商铺就连买卖都红火了,有些网红店的生意甚至可以和金融街的店铺看齐。
盛夏午后,站在宫门口东西岔胡同的中心广场向东望,青瓦灰墙,巍峨白塔;向西望,市井人家,烟火气息。
精细化治理拉“清单”
背街小巷“不达标”将降档公示
为进一步巩固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成果,本市今年制定《深入推进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三年行动方案》。今年起至2025年,全市将完成5393条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打造426条精品街巷、3687条优美街巷,包括拆迁滞留区在内的1280条背街小巷要全部实现达标。今年,全市计划开展1620条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任务,其中精品街巷171条、优美街巷1124条、达标街巷325条。
“新一轮背街小巷精细化治理重在巩固治理成果、传承历史文化、完善服务功能,营造高品质的现代生活空间。”市城市管理委整治处处长谢广庆表示,对于背街小巷中车辆停放、私搭乱建、垃圾分类、物业管理等群众反映强烈的事项,将拉出清单,“一街一策”开展规划设计和环境建设,实施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统筹用好腾退空间和地下空间资源,织补便民设施,满足宜居环境需求。
谢广庆表示,还将强化对全市背街小巷环境日常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暴露垃圾、堆物堆料、城市家具破损、车辆乱停乱放、外立面脏污破损等问题,及时督促落实整改。同时建立季度动态晋级降档机制。第一季度全市共有28条背街小巷被降档为不达标街巷,5月10日已在北京日报进行公示。降档街巷将作为后续检查的重点,连续3个月检查得分90分以上才能恢复相应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