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一季度寻找“大兴区最美家庭”活动开始以来,得到了广大家庭的积极响应,涌现出了许多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庭典型。本季度重点寻找忠心向党、永葆党员政治本色最美家庭;疫情防控工作中无私奉献、自护自律最美家庭;助力冬奥,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推广运动理念最美家庭;实践垃圾分类、创建美丽庭院的绿色环保最美家庭;积极参与环境整治提升、物业管理等基层社会治理的共建共享最美家庭;坚持立德树人的科学教子最美家庭等。

最美的故事精彩不一,幸福的家庭底蕴相同,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荣获2021年第一季度“大兴区最美家庭”称号的部分家庭。

  旧宫——刘天蝉家庭

刘天蝉家庭

刘天婵是旧宫镇一户普通的家庭,她的家庭一直积极践行垃圾分类,以平凡的力量帮助这个世界造就“不平凡”。

积极分类有妙方——不同地方设立不同的垃圾桶。在厨房中,刘天蝉家庭分别设立装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垃圾桶,并做到一天一清理。在卧室中,设立专门盛放废纸张的收集箱。生活中,将塑料、金属废弃物分开收集在不同的袋子中,定期回收。像废弃电池这种有害重金属物质就单独放在收集盒,定期投放在有回收电池标志的垃圾桶中。

保持习惯很重要——垃圾随时分类投放。一开始的习惯也是不好养成的,他们便商量根据家里垃圾的实际情况,分门别类地设立垃圾箱并正确投放,比如快递的包装在拆开的时候就直接将盒子展平及时归类投放。因为归纳有度,当时产生的垃圾都有固定的去处,慢慢的,母子二人的分类习惯变得越来越自然。

旧宫——刘文军家庭

刘文军家庭

家庭是推动节能减排的重要依靠力量,倡导低碳生活需要每一位家庭的进取参与。刘文军全家一直非常关注环境问题,在家庭用水方面,刘文军一家有较强的节水意识,能做到一水多用。买回的青菜先用淘米水浸泡,再用清水洗净,剩下的水浇花。用盆把热水器放的凉水留起来清洗衣物或其他物件,再用来冲洗厕所,真正的做到一水多用,让每一滴水都变的有价值。刘文军的爱人是位物业工作人员,在指导社区居民做好垃圾分类的同时,每天回到家都会检查他们家庭的垃圾是否合理分类,并提醒他们如何正确做好垃圾分类,长此以往他们一家都养成了良好的分类习惯。

  旧宫——王岚家庭

王岚家庭

垃圾分类是当下的热门大事,小到家家户户,大到国家大环境。王岚一家便从家庭做起,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垃圾分类的意义,在行动上养成自觉垃圾分类的习惯,给社区居民做出了榜样。王岚和爱人不仅从自我做起、从自家做起,还倡导要从娃娃抓起,教育孩子垃圾分类的知识,给孩子树立榜样,并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们。王岚一家经常在社区志愿活动中与邻居分享自家垃圾分类的经验,例如将纸箱、矿泉水瓶等可回收垃圾分别打包,把剩菜、菜叶等能再生有机肥的垃圾单独打包,把废旧电池等有害垃圾单独打包……然后按照类别分别投入到“能卖钱”的蓝桶、“易腐烂”的绿桶、“有毒有害”的红桶中,使垃圾在家庭内部就已分类完毕,再投入小区的分类垃圾桶。王岚一家一直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实际行动,为创造美丽和谐文明社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

  瀛海——李京宁家庭

李京宁家庭

李京宁和爱人、孩子以及公公住在一起,一家四口都是热心肠。李京宁退休后,在2019年4月底搬进了新家——瀛海镇兴悦家园。来到新社区,她秉持一贯作风,第一时间报名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作为一名志愿者,她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垃圾分类、桶前值守、疫情防控……她都二话不说,直接上。年初小区全员核酸检测期间,她帮助小区不会使用手机的老年人预约核酸检测。邻居家的电动车电池不会拆卸,导致充电困难,李京宁的爱人通过咨询客服,亲自上手帮邻居把电池与车分离,并耐心教他拆卸方法。李京宁的儿子从小受家庭的熏陶,在家长的言传身教下也非常优秀,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李京宁经常说:“我们家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之家,但我们给孩子的教育都是正能量的,希望他把这种传统发扬下去”。

西红门——苏建华家庭

苏建华家庭

苏建华家庭是一个幸福的家庭。自从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苏建华作为一名党员,便积极加入到社区垃圾分类巾帼志愿者队伍中,从事垃圾分类指导员工作。在工作刚刚开展的初期,她也有不适应的时候,但她时刻自我疏导,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稳定好情绪,踏踏实实的投入到工作中来。冬天的桶前值守活动,她只能在寒风中不停的挪动着双脚搓着双手才能有丝丝暖意。到了夏天桶边臭气熏天,打开桶盖酸臭味扑鼻,戴着口罩也会一阵阵反胃,可是她依然认真的做着分类。不管寒冬还是酷暑每天坚持清洁垃圾桶以及垃圾桶周围的卫生,为居民营造一个干净卫生的投放环境。遇到不理解的居民,她便苦口婆心、反复劝说,耐心的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将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到居民的心中,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认同。  

(责任编辑:甄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