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心灵的守护地;家,是温暖的港湾处;家,是天下间最美丽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和万事兴。
5月15日国际家庭日,西城区天桥街道妇联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经过1个多月的宣传动员,通过群众自荐、他荐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最终评比出11户天桥街道最美家庭。在这些家庭中,我们能感受到家庭成员间相亲相爱、温馨和谐的小家经营,能感受到无私奉献、默默耕耘的志愿精神,更能感受到爱国爱党、小家大爱的家国情怀。
禄长街社区
田真家庭
田真阿姨是一位长年参与并支持社区工作的居民,有居民代表、楼门院长、社区志愿者等多重“身份”。田真阿姨的老伴杜宪华叔叔退休以后,秉承着“退休不退志、离岗不离心”的精神,积极加入到社区共治共建工作中,一直为社区尽着力所能及的贡献。杜宪华叔叔做完心脏支架手术后,田阿姨为老伴健康着想,便从老伴手里接过了社区共治共建工作的接力棒,这份传递,是精神上的传承,是信念上的坚守,是情感上的寄托。尤其在疫情防控与疫苗接种宣传期间,田真、杜宪华夫妇更是成为了物业与禄长街社区之间的联系纽带。
福长街社区
张华家庭
互敬互信是家庭幸福的基础,也是家庭美丽的源泉。张华夫妻二人在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疫情初期,张华一家也和千万个家庭一样,响应党的号召,舍小家为大家,积极投入到社区的疫情防控值守工作中。他们一家五口,有四人是党员,张华夫妻二人自疫情初期便积极参加社区防控卡口值守工作,从冬天到春天,再到夏天,整整值守197天。女儿,女婿是在职党员,疫情防控期间,也利用休息时间积极参加社区卡口值守,圆满完成值守任务。
虎坊路社区
张丽颖家庭
虎坊路社区的《百姓论坛》宣传栏是社区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创刊16年来,受到了社区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到了广大居民的关心、关注和喜爱。张丽颖自从担任《百姓论坛》的主创人后,从《百姓论坛》宣传栏的宣传主题、上刊审稿、版式设计、版面装饰等都层层把关,尽全力为居民们呈现精心编制的作品。为了让每篇文章的版面更有特色,从稿件的纸张颜色、形状、大小,到稿件在大版面的位置都经过严格审核,这样大大提高了版面的美感、艺术感。老伴和女儿也经常帮助她一起写稿、编稿、对稿。夫妻二人为了《百姓论坛》宣传栏付出了很多,他们将这个平台当作学习的机会,通过各方面的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水平,在社区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留学路社区
王玉华家庭
王玉华是天桥街道留学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在社区工作的二十年里,用“诚心、爱心、贴心”的服务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王玉华坚持党建引领“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民意立项”“自治协商”等工作机制,将一个老年人多、残疾人多、低收入人群多的老旧社区打造成为居民幸福生活的家园,被党员群众称为“有能力、有魄力、有爱心”的好书记。亲切、耐心、温暖,是她给居民最深的印象,她在这平凡的岗位上,用忠诚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用自律赢得了大家的信任,用真诚得到了群众支持,被大家称为“亲民的好书记”。
太平街社区
李娜家庭
在全国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毅然选择奔赴抗疫前线,正是他们的坚守和付出,为大家筑起了一道健康的防护线,他们就是援鄂医疗队,被人们称为最美“逆行者”,李娜就是其中一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北京医院感染管理处的医务工作者,同时又是参加过2003年抗击SRAS的战疫同志,李娜从新闻上看到疫情的报道后,便知道要做好准备了。听到医院要组建援鄂医疗队,她主动请战,2020年大年三十夜里,医院感染管理处处长发来信息:“李娜,你能去吗?你的眼睛刚做完手术,还在充血?”“没问题,我有经验,我去吧!”但最终,上级考虑到她刚做完手术,感染风险高,第一批没有派她去。直到2020年2月7日,北京医院再派出第二批医疗队时,李娜再次主动请缨,终于踏上了抗疫的征程。
天桥小区社区
赵丹丹家庭
赵丹丹住在天桥北里小区,和大多数家庭一样,他们一家只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一家五口一直以来互敬互爱、乐于助人,家庭和睦、温馨,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她的爱人是一名地铁工作人员,作为一名值班站长,他们的防控工作更加地艰巨,每天面临着大量的乘客进出站,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要确保站里每个员工的防护安全以及整个车站的消杀。在这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夫妻俩决定把孩子送到孩子姥姥家,好让自己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防疫值守工作中。孩子知道后说:“妈妈,您和爸爸踏实地上班,我在家能做个独立自主学习的好孩子。我的心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一起抗击新冠疫情。加油!”
先农坛社区
杜慧群家庭
杜慧群是一名近五十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前是医科大学的教授,退休以后,在社区仍不忘发光发热,履行着自己党员的职责,无私奉献,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以自己的言行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得到了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她经常教育孩子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要轻信互联网上的信息,要多听、多想、慎言,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长大后才能在国家安定、和谐的社会条件下,展示自己的才干。为了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调整身心、健康饮食,作为社区人才之友俱乐部讲师团的她经常为居民讲课,将自身所学知识传授给大家,为改善大家的生活状态提供意见和建议。生活中,她经常看望生病居民,帮助困难家庭解决问题。每逢春节前夕,都会提前备好食材,邀请邻里空巢老人到自己家一起包饺子,热热闹闹过春节。
先农坛社区
于静家庭
于静是先农坛社区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多年来,他们一家人始终保持互爱互助、团结和睦、孝敬父母、勤俭持家的良好家风,周围邻里提起她,都会竖起大拇指。生活中,只要一有空,于静一定抽出时间陪伴父母,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她常说,孝敬父母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要树立好尊老、爱老的标尺,才能让自己的孩子在爱的氛围中接受熏陶,做个孝顺父母,尊敬父母的人。勤俭节约是于静一直坚持的传统美德,她总说:“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勤俭持家的作风不能丢,要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工作中,她都是吃苦在先,哪里有困难就冲到哪里,时刻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对待身边的每个人都怀抱一颗感恩的心。
香厂路社区
崔殿清家庭
崔殿清是香厂路社区的居民,他的爱人张玉敏退休后在社区担任支部书记,每天都很忙碌,经常顾不上家,崔殿清对此表示理解,也非常支持爱人的工作,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免除了爱人的后顾之忧。崔殿清的老母亲因病导致全身瘫痪,大小便失禁,还伴有失忆症状,他和家人24小时轮番守候在病床前精心照料。崔殿清95岁高龄的岳母身体一直不太好,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及多种疾病,需要人长期照顾。一家人中,他和爱人离岳母家最近,因此每当老人发病时,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将老人送到医院进行治疗。
永安路社区
李沄家庭
1965年,身怀六甲的石志英送丈夫李沄应征入伍,保家卫国。1966年8月9日,李沄在上海高桥见义勇为,成功救出一位溺水工人,受到军区表彰进而发展入党。1977年冬,在一次抢运军粮时光荣负伤,评定为伤残军人。1980年转业回北京后,两次被卫生部选派去非洲几内亚共和国援外医疗抗疫,在艰苦环境中工作四年,圆满完成了援外任务,受到卫生部表彰。李沄在职40年,有20年都是舍小家为大家,在部队和非洲辛劳工作,妻子石志英肩挑家庭生活重担,克服各种困难照顾三位老人,养育三个孩子。退休后又帮儿女照看三个孙子,承包了全部家务,为儿女解决了后顾之忧,使其可以安心工作。一家人爱国敬业,遵纪守法,四世同堂生活幸福美满,受到同事和邻居的赞誉!
留学路社区
周建超家庭
就在2020年新春佳节即将到来的时候,新冠肺炎突然来袭。疫情就是命令!作为社区工作者,周建超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这场战“疫”中。她的丈夫是地铁运营公司的一名员工,为了保障地铁疫情期间正常运营,保障居民群众的出行安全,2020年春节开始,也投入到了抗疫工作中。还在上小学的孩子就只能交给年过70的公婆照顾。一年多过去了,从最早的疫情卡口值守、返京人员管控,到现在的疫苗接种动员,他们夫妻二人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岗位上,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父母对他们的支持。“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我们都应该为打赢防控阻击战贡献家庭力量。”周建超如是说。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天桥街道妇联结合国际家庭日及最美家庭评选活动,经过前期筹备策划,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一起来看看吧!
颂党恩,传家风,红色家书朗读
5月15日国际家庭日当天,线上为广大家庭送上“红色家书朗读”赏析片段,希望广大家庭成员、广大青少年能够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对党的了解和热爱,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树家教,传家风,家庭教育讲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发表过一系列重要论述。街道妇联将习总书记“三个注重”理论转化为生动实践,积极推动天桥地区家庭家风家教建设。
5月14日下午,街道妇联组织辖区40名妇女姐妹在天桥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南区聆听了一场“树家教,传家风”家庭教育讲座。授课老师引古论今,将《弟子规》、《朱子家训》等文章引入课堂,带领姐妹们一起学习体会儒家经典中蕴含的家风家训思想。讲座结束,姐妹们还一起学习制作布老虎香囊。当掌握其制作步骤和缝制技巧之后,姐妹们穿针引线,缝制出一个个精美的布老虎香囊,大家表示非常喜欢此次活动,纷纷和自己的作品拍照留念。
“正如习总书记所讲的: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父母教育好子女不仅是家庭责任,也是社会责任,每一个家庭都应该树立起良好的家风家教。”妇联执委感慨的说。
“中国自古以来便十分重视家风家教,良好的家风就像是春风细雨般润物无声。只有家风正,社会风气才能正,国运才会昌盛,国家才能富强!”一位巾帼志愿者说道。
至此,本次天桥街道最美家庭评比及国际家庭日主题活动已全部落幕。在此期间,街道妇联也悉心听取了广大妇女姐妹提出的美好心愿和宝贵建议。未来,街道妇联会进一步加大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的推广力度,增强活动的影响力和宣传力,努力挖掘特色家庭的感人画面,弘扬优秀的家风家训,找准家庭建设的联系点和切入口,将最美家庭活动做得更接地气,更贴近群众需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每一个家庭中落地生根。(京韵天桥)
(责任编辑:桑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