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说: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去年,峪口镇共有8户家庭被评为区级“最美家庭”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近“最美家庭”南杨家桥村杜德英家庭。
互敬互爱的氛围让人羡慕
杜德英家住南杨家桥东街,家里有慈祥和蔼的爸爸、妈妈、两个贴心孝顺的女儿,每一位家庭成员都互敬互爱,互帮互助,构建了一个让人羡慕的温馨家庭。
有一句话说:百善孝为先。杜德英用实际行动让这句话有了生动的诠释。
父母生育了她们姐弟二人,弟弟在丰台区铁路车辆段工作,并在丰台区成了家,再加上工作忙,平时很少回家。
随着父母年龄的增大,照顾父母的任务就落在杜德英的肩上。从父母60周岁起,杜德英每天早晨坚持6:00准时起床,给父母做早饭。为了父母能吃到可口的早餐,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夜里包好馄饨,或者头天晚上把面活好,以便第二天早晨做早餐,这一坚持就是20多个年头。
父母的健康是儿女最大的牵挂
2018年9月的一天,一惯硬朗的老父亲突然腰疼得直不起身,杜德英租车把父亲送到峪口镇卫生院。当时照了片子,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做了理疗,拿了药,大夫说:“过两天再来复查。”
父亲在家休养了几天,病情没有好转,还更重了,杜德英又把父亲送到了峪口镇卫生院。大夫说:“这老爷子病情很严重。得做手术,您到中医院骨伤二科去看看吧。”
杜德英送父亲到了平谷区中医院,大夫说:得住院做手术,押金18000。杜德英二话没说,掏出自己的工资卡,给父亲办理了住院手续。
当时杜德英还没有退休,她和领导请了一周的假照顾父亲,他用轮椅推着父亲做各项检查、上厕所等,晚上陪床没有地方睡觉,她困急了,就趴在父亲的床边眯一会儿。经过各种检查、治疗,父亲的各项指标都合格了,并成功做了手术。
她的悉心付出孩子都看在眼里
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杜德英给他请了保姆,自己白天上班,晚上坐20路公交车去平谷中医院照顾父亲。
父亲在医院住了27天,身体慢慢恢复,终于出院了。
谁知,出了院又出现了新问题,屋里没有厕所,父亲自己又不能走路,细心的杜德英给父亲买了座便,等杜德英回家再给收拾。为了方便父亲晒太阳,她又给购买了轮椅。
就这样,杜德英一边工作、一边照顾父母,经过一年多的恢复,父亲能够如常地走路了,母亲身体也很健康,这让杜德英十分欣慰。
杜德英对老父亲的悉心照顾,两个孩子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们对姥姥姥爷也都亲热有加,平时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陪着老人聊天解闷,一家人其乐融融。
(责任编辑:冯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