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的农业农村该是何种模样?
北京市朝阳区,在很多人眼里是一座时尚潮流的现代化城区,似乎与“农”字并不沾边。实际上,这里不仅保留着1.55万亩的耕地,19个“乡”的建制,共同构成了朝阳农村地区的版图;而且,朝阳区目前依然是北京13个涉农区之一,同样肩负着首都地区乡村全面振兴、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重任。
“农”,是朝阳区抹不掉的底色,如今也正在为“五宜”朝阳建设增添亮色。近年来,朝阳区着眼文化、国际化、大尺度绿化主攻方向,积极建设数字农业先行区、农业多功能示范区、乡村建设样板区,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为“五宜”朝阳提供坚实支撑,并逐步探索出大城市近郊区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让市民在乡村旅游中品味农耕文化魅力
前不久,临近首都国际机场的金盏地区,一片航道下的大田景观火爆“出圈”。呼啸而过的飞机、鳞次栉比的高楼、红黄绿相间的彩色稻田,构成了一幅惊艳的田园画卷。
大都市里怎么会有稻田?据金盏地区乡长芦爽介绍,这是金盏地区按照朝阳区“多元种植+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利用700亩林地和330亩农田打造的大田艺术彩绘基地。在这里,金盏地区以旱稻、向日葵等农作物呈现出的黄、绿、紫三色为“画笔”,勾勒出的多彩大地景观,传递着浓郁的田园自然之美,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去打卡,到乡村旅游中品味农耕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朝阳区适应大城市居民消费需求,挖掘生态涵养、体验休闲、文化传承等农业多种功能,推进都市田园建设。
在温榆河公园(朝阳段)内也有一块水稻田,称为“固伦稻香”。今年秋季,这里举办了开镰节活动,公园与孙河地区、朝阳区教委合作,组织孩子们走进稻田进行研学,并用传统手工方式割稻、捆稻、运稻,体验劳作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此刻,稻田已不仅是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还承担起传承稻作历史文化的功能。
都市田园,风吹稻浪,除“固伦稻香”田块外,温榆河公园(朝阳段)还以鲜食玉米打造了“阳光味道”,以荷花莲藕打造了“雷桥芙蓉”,以油菜、油葵打造了“芸上梯田”等不同季节的农业景观。此外,黑庄户地区沁春园打造了彩色旱稻和羽衣甘蓝,平房地区推出了油菜花海等各具特色的都市农业田园景观。
漫步朝阳农村地区,俯仰美景皆可拾。围绕大城市居民消费需求,今年,朝阳区梳理19个乡的农游点位资源,设计发布了时尚农游之旅、农情绿趣之旅、农趣悠享之旅等5条农文旅融合线路,为游客提供了一系列“抬脚”就能享受到松弛感的场景,满足了都市人群对农业休闲旅游的需求。
“这5条农文旅融合线路涵盖朝阳农村地区生态公园、农业园、博物馆、体育小镇、文创园和网红打卡地等,充满朝阳特色。”朝阳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士博介绍,今年以来,农业观光园接待游客15.5万人次、同比增长4.6%,实现旅游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68.6%。数据不仅验证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可行性,还为朝阳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新动力。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城市“看得见乡愁”
黑庄户地区小鲁店村以金鱼养殖闻名,多种花色品种的观赏金鱼远销海内外,是京郊久负盛名的“金鱼之乡”。自2018年朝阳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小鲁店村立足实际,以“延续北京传统民居风貌,保留村落原始肌理”为理念进行全乡域民居改造。
目前,小鲁店村110户民居改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记者看到,大部分民居已经基本建成,建成后的民居均为二层楼房,白墙黛瓦,飞檐翘角,是北京古风建筑风格,意韵悠长,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我们正在将宫廷金鱼元素融入现有民居建筑、村庄标识、公共空间等,打造京韵农味的宫廷金鱼主题村庄,把这份‘乡愁’融入到村居建设中。”小鲁店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华说。他表示,改造完成后,独特的金鱼文化和乡愁记忆,将进一步吸引游客,壮大村集体金鱼养殖产业,促进村美民富。
为了将小鲁店村打造成为北京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北京市也将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引导资金支持小鲁店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同时,在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指导下,朝阳区将把小鲁店村渔场打造为智慧渔业展示基地,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小鲁店村是朝阳区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朝阳区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推动完善现状村庄和平房片区基础设施。在此过程中,不仅注重延续村落文化肌理,保护乡村特色风貌,而且还注重提升村庄整体品质,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此外,朝阳区还注重以文化人提升乡村活力,发挥11个乡村文化大院和1947支群众文体队伍作用,举办郎枣园文化节、河畔边音乐会、崔各庄奶子房庙会、小红门鸿博庙会等富有特色的农耕农趣农味活动,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如今,朝阳农村地区的乡村风貌正在由内到外实现美丽嬗变,一幅都市里的乡村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科技赋能打造大都市现代农园样板
初冬时节,万物开始凋零,朝阳区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孙河地区郎枣园的智能温室里却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在航天小西瓜智能温室内,一个个长着锯齿条纹,椭圆美观的小西瓜,错落有致地“吊”在瓜藤上。采摘、拍照,市民游客忙得不亦乐乎。
而在草莓种植温室内,不见土壤,只见一排排钢架,钢架内椰糠中长出的草莓秧苗整整齐齐,娇嫩诱人的草莓即将成熟上市。
今年,郎枣园加载智能装备、集成数字技术与先进栽培技术,实现设施蔬菜、水果生产全环节数字化。“我们还建了直播间,把产品卖到全国。”郎枣园管理人员马贺辉介绍。
科技赋能农业,是朝阳区都市农业的突出特点。近年来,朝阳区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集聚的区位优势,加快应用高新技术装备,保护培优特色品种,大力推进数字农业,为朝阳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为加快数字农业建设,朝阳区还制定出台了《朝阳区数字农业农村工作方案》,建立区级数字农业农村工作专班。探索运用朝阳数字农业平台,强化农情监测分析。建设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设施蔬菜),加快设施蔬菜生产全环节数字化。
如今,朝阳农业科技创新活力澎湃。为积极推进种业振兴,朝阳区与中信农业打造种业项目基地,推动龙头企业落地,致力于育种创新;黑庄户观赏鱼养殖中心正在建设金鱼国家级良种场,推动金鱼全产业链发展;推动郎家园枣品种提纯复壮,投入60万元建设育苗基地25亩,改良老化枣树3000余株;保护开发核桃纹白菜、口味番茄等特色蔬菜品种,提高产出效益。此外,朝来农艺园也发展了多层立体无土栽培模式,植入科普教育、国际交流等功能,建设都市农业会客厅,2023年被评为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
乘势而上谱新篇。下一步,朝阳区将立足首都战略定位,着力在现代都市农业设施化改造、园区化建设、数字化赋能、多功能开发等方面加快推进、率先突破,打造体现北京特色、全国领先的大都市现代农园样板。(北京朝阳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