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朝阳区始终坚持紧抓基层鲜明导向,持续在健全完善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机制、推进基层网格精细化治理、加强新兴领域党建、深化接诉即办等工作上聚焦用力,进一步推动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区级平台高位统筹、总体谋划,街乡平台承上启下、做好衔接指导,社区平台具体实施、统筹资源,将党的组织体系与城市治理体系有机融合,让各类社会主体在不同区域实现‘有利有位有为’。”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朝阳区通过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机制,把问题需求拢上来,把资源力量沉下去,把相关部门力量调动起来,把优势资源整合起来,党政企群携手,形成基层治理合力。一直以来,朝阳区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凝共识、聚智慧、集资源、促协同的关键作用,做实“区—街乡—社区”三级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创新建立“一会五委”运行机制(“一会”: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五委”:经济发展、平安建设、文化文明、社会民生、城市治理五大专委会),有效凝聚驻区单位6800余家,落地共建项目3400余个,涌现出“亮马河水岸治理”“望京小街升级改造”“链家社区好邻居”等典型案例,形成了“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在推进网格党建赋能精细治理上,朝阳区持续发挥党组织在网格化管理中的领导作用,制定《关于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网格精细化治理的意见》,织密“区—街乡—社区(村)—网格(片区)”四级组织网络,将全区5700余个网格与基层党组织设置有机融合。推进网格党建与单位、行业党建互联互动,整合政法综治、应急管理、“朝阳群众”等平安法治力量赋能网格,实现多网合一、一网统管。依托网格推进朝阳区综治中心实体化信息平台建设,构建“综治中心+网格化”工作运行模式,实现信息化赋能网格化,最大限度发挥基层网格精细化治理效能。

新兴领域党建是党的建设的新领域、新课题。朝阳区深入推进新兴领域党建管理体制改革,有效引导新兴力量变为治理增量。坚持“时时有网、处处有家、人人有爱”理念,实施新就业群体融入首都超大城市治理20条措施,在三里屯太古里落地全市首个新就业群体“友好商圈”,推动所有社区(村)实现24小时全时驿站全覆盖,推动80%的社区配备“骑手副楼长”,引导参与“顺手公益”,培育了一批“消防协理员”“社区助老员”。在全市首创并推广“社区+平台”新就业群体参与助老送餐模式,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

此外,朝阳区还坚持诉求导向,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方式和路径。制定印发了《朝阳区深化党建引领接诉即办工作的若干措施》,推进“网格+热线”融合,打造接诉即办、未诉先办的朝阳模式。全区各街乡、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多部门联动实现及时响应;集中政策、力量、资源、时间,统筹推进、重点解决高频难点民生问题;党员干部积极落实与群众心连心、面对面,推动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2024年,朝阳区接诉即办满意率97.46%,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了不断增强。(朝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