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崇外街道利用“互联网+全过程管理”模式,率先在2017年底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2021年首提“人防+技防”的概念,探索人防、技防措施衔接配套的工作体系,多措并举进一步助力辖区环境新提升。
率先行动,生动实践
2021年3月,崇外街道在崇西社区和新世界家园社区两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内率先试点互联网视频监管和语音播报系统,累计在13组桶站部署了26个监控探头。2022年1月,崇外街道垃圾分类技防系统被北京市选定为全覆盖试点单位。同年7月北京市首个垃圾分类技防系统全覆盖街道在崇外地区开始投入使用。
除了硬件系统的提升,街道对垃圾分类技防设施广泛深入地宣传,充分利用桶站背板、社区宣传栏、楼梯通道、电梯间等显著位置,让居民充分认识垃圾分类技防设施建设目的,让居民知道技防设施的存在、知道不分类要曝光、不分类要上门、不分类要执法。同时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宣传方案,组织党员、楼门长进行入户宣传,并且通过“双报到”、社区课堂、特色活动等方式等加大宣传。目前已累计入户20920户,签订承诺书20863户,签订率99.73%。
绿色家园,共同维护
2022年8月,崇外街道垃圾分类+全过程管理技防系统全覆盖试点工作启动仪式在崇西社区隆重举行。系统上线近一年以来,主动引导居民垃圾分类 19.6万余次,累计向物业反馈桶站周边环境不洁问题9700余处,物业整改7500余处,整改率77%,平均反馈整改时间51分钟。通过实时监控桶站运行管理状况,主动整改,小区垃圾分类12345案件量投诉量明显下降,桶站周边卫生不洁、清运不及时等问题大幅降低。每月编发垃圾分类通报,按照宣传引导在前,上门执法在后的工作要求,按图索骥入户劝导51户,约谈物业公司3家,妥善处置垃圾问题,未诉先办化解居民与物业矛盾。
国东社区疫情管控期间,技防的重要性得到充分体现,居民信任度达到顶点,社会治理及组织活动能力显著提升,对防疫及垃圾分类工作非常关注,对垃圾危害,垃圾处理意识明显增强。在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结合防疫的宣传带动下,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深入人心,逐步向户户参与,人人分类发展,对已经实行的崇外街道垃圾分类“互联网+全过程管理”试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