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评北京市特色书店、获得东城区实体书店“四进”政策配套奖励扶持,让善缘书舍创始人刘爱成备受鼓舞:“东城区通过‘四进’政策引导支持实体书店进商场、进楼宇、进社区、进园区,让更多读者及时得到优质的阅读资源和公共文化服务,同时为书店带来络绎不绝的客流和直接收入。”
品牌定位、运营思路的鲜明差异,相关政策的有力扶持,令众多实体书店迎来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春天”。4月12日,记者来到位于银河SOHO下沉广场的善缘书舍。与其他的实体书店不同,在这里,率先吸引记者目光的是书店入口处显著的无障碍标识,以及门楣上“无障·爱空间”几个大字。“这是我们一以贯之的理念与特色,希望为广大读者营造一个设施无障碍、选书无障碍、阅读无障碍、聚会无障碍的文化空间。”善缘书舍经理王秀杰说。
实体书店应该以关联街区特质为基点,时刻探寻读者的需求并为其创造最大价值。善缘书舍是全国首家生命主题书店,其装修与设计参照了大兴机场及残奥会的无障碍标准施工。王秀杰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落户东城区内的银河SOHO,是经过国家无障碍智库的专家和专业人士讨论研究的,“这里无障碍设施完善,读者可以通过无障碍通道直达店内,无需上下一个台阶。书店直接面向开阔、繁华的商业广场,为残障朋友创造了更多融入社会的机会。而且周边商业办公区的从业者以年轻白领为主,他们对残障朋友的包容度更高。”
与其他业态相比,实体书店因其独特的选书品位与多元性的开放空间,形成特定的价值主张和文化氛围,既包含了基础购书功能,又是读者实现身份认同的集体场域。善缘书舍亦是如此。记者在现场看到,善缘书舍在装修设计上处处体现着对残障朋友的关爱;店内图书独具特色,多为残障者励志作品;为了方便残障朋友聚集、交流,研讨、座谈,店内专门设计了“无障·爱会客厅”,定期邀请文化名人、残疾人作家来会客厅举办文化、艺术讲座及沙龙活动。因为这些贴心的设计和独特的选品,不少残障读者和作家慕名而来。
精准锁定核心消费者、形成专属粉丝圈层之余,服务范围的不断延伸进一步增强了实体书店的竞争力与影响力。记者了解到,作为现代时尚建筑的典范,银河SOHO聚集着大量的商业办公区,许多白领会在午休时段或下班之后前来选书;生活在周边的居民,也是这里的常客。综合独特的区位优势,善缘书舍内分别设置了符合不同人群需求的书目,聚力打造全域无障碍环境的同时,力争服务“全龄化”人群。
与线上渠道相比,实体书店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空间价值与文化价值,但不可避免面临着运营成本大、缺乏价格竞争力、信息传播慢等诸多挑战。东城区“四进”政策及配套制定的奖励资金管理办法,无疑让实体书店有足够勇气“活”下去、“兴”起来。“有了‘四进’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实体书店在探索新业态、新场景、新消费的新型空间载体,打造‘文化会客厅’方面更加有信心!”刘爱成说。
实体书店在客群上覆盖比较广,无形扩大了商场人群的覆盖面;相比单体门店,商场也为进驻书店带来了客流。互为彼此引流、通过文化场所的要素叠加、突出消费的文化属性,成为实体书店牵手商场找到的契合点。如今,进入商场的实体书店在东城遍地开花。这些各具特色的实体书店提升了商场的文化消费品质,让东城的文艺气息更加浓郁。无论是逛街之余来到书店走走停停、让书香沾染灵魂,还是特地前往阅览书籍、用知识浸润心灵,都是极佳的休闲之选。
“这里不仅能看书,设计也特别棒,逛街逛累了进来坐一会喝杯咖啡翻翻书,很舒服。”在王府井商圈内的PAGEONE书店北京apm店,读者陈女士告诉记者,她特别喜欢有实体书店的商场,既能购物消费又能阅读休闲,实现“物质食粮”与“精神食粮”的双重收获。
与传统书店不同,商场内的实体书店在设计上颜值高、重时尚,在经营上主打特色牌、多元化经营。扑鼻而来的咖啡香气、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欢声笑语的读书沙龙……实体书店以“书店+”的复合型模式开进商场,从单一的纸质图书购买,变成集书籍、文化用品展卖、休闲茶歇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空间,通过丰富的业态重新组合,为消费者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文化体验空间,从而满足了消费者对更高层次的文化体验的诉求。
受益于东城区“四进”扶持政策,这些实体书店获得了强力支撑,既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别致的体验,又因文化地标属性对商场的文化氛围提升、客群引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一步引导了文化消费新潮流,为东城加快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注入良性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