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文化艺术基金特别支持项目年度大戏、原创京味话剧《钟鼓楼》4月13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该剧将位于东城的中轴线地标建筑钟鼓楼置于舞台C位,以上世纪80年代钟鼓楼下的一场婚礼做引子,用不同家庭的故事放射式涵盖了北京人活色生香、邻里之人情和余韵悠长的北京胡同文化,将一段老北京烟火生活跃然台上。

《钟鼓楼》是当代作家刘心武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5年11月,并于同年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是茅盾文学奖中极其稀有的专门描写北京故事的获奖作品,2019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作品讲述了1982年发生在钟鼓楼下一座四合院里的故事,通过12小时的时间流逝,鲜活地再现了老北京的市井生活场景,揭示了上世纪80年代的老北京生活和时代浪潮中个人的悲欢离合相互交织构成的“京城浮世绘”。

话剧《钟鼓楼》由国家一级导演、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副教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黄盈执导,将着眼点放在了婚礼当天12个小时、反复重叠的时空中,以独特的舞台时空结构展现了1982年12月12日早晨5时到下午5时一天里的日常生活,让观众们通过不同视角感受同一时空中的芸芸众生,既表现出了时间的流逝之感,又传递了一种永恒精神的历史传承感,呈现了一场见微知著、烟火气息浓郁的“舞台微缩景观”。

“小时候我就生活在这附近,不经意间一抬头就能看见钟楼、鼓楼。因为它们一直在这,感觉它们就是生活当中的一部分,已经融入到基因当中了,所以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导演完成这样一部作品。”黄盈介绍,改编将“讲故事”的视野交给了钟鼓楼,在不断的时间循环当中反复地见证一个小院里不同空间中发生的事,“我们放大了1982年的那个瞬间,希望在瞬间中找到永恒。”

据了解,话剧《钟鼓楼》获得了东城文化艺术基金的重点扶持,于2022年11月18日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创排及首演期间,刘心武曾来到现场与剧组人员交流并分享创作心得,对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本轮演出,该剧将在国家大剧院演出至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