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29日发布,公益诉讼检察制度全面推开以来,检察机关依法积极履行“公共利益代表”职责,以公益诉讼检察履职助力首都功能核心区建设,以监督实效守护群众美好生活。六年来,共受理案件线索454件,涵盖生态、文化、食药安全等多领域。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沈谦介绍,检察机关牢固树立“东城无小事、事事连政治”意识,围绕各类风险隐患问题开展监督。在“国土国财”领域专项监督工作中,共督促保护、回收国家所有资产和权益1020万余元。在生态环境方面,先后启动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等多个特色监督活动,配合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此外,结合文物资源丰富的区位特点,开展“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中轴线保护”等专项监督,办理禄米仓胡同73号文物保护案入选2023年度北京市十大检察办案好故事。开展“英烈保护”“革命文物红色资源保护”等专项工作,办理许某某侵害英烈名誉、荣誉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检依法惩治危害国防利益、侵犯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犯罪典型案例。
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东城检察督促对全区176家药店851种抗抑菌制剂进行检查。办理杨某某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追缴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金320万余元,入选最高检惩治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市检察院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个人信息保护方面,重点关注快递、医疗机构、教育培训等行业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开展个人信息保护专项监督工作,立案8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2件。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代检察长李华伟表示,检察公益诉讼全面推开六年来,东城检察院积极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责,坚持“双赢多赢共赢”“持续跟进监督”“敢于以‘诉’的确认体现司法价值引领”等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完善以“三诉两支”为基本框架的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格局,在维护区域安全稳定、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英烈权益保护、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等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检察为民的首善担当,积极探索公益保护的东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