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东城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四普”)现场来了一群年轻人——在市文物局、市“四普”专班指导下,由东城区文物保护协会携手文物专家、街道社区、各文物管理使用单位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红船领航”先锋营4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代表组成的普查队走进太庙、普度寺等地,开展普查培训及实地教学等工作。

在太庙、普度寺及其周边区域,大学生志愿者们进行了现场普查工作,包括对已确定的文物建筑进行复查和对未确定的文物建筑展开“拉网式”普查。随后,大家深入普度寺周边区域不同院落,学习并实践了如何准确填写文物普查记录表,记录建筑特征,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不仅掌握了文物保护及科学普查记录的技能,为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还深刻体会到文物作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作用。

文物,记录过去、映照当下、启迪未来。据悉,为提高大学生志愿者们对文物普查工作的认识水平和理论储备,东城区文物保护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在前期组织了相关理论培训,内容涵盖文物普查的基础知识、普查标准规范、普查系统架构及使用、不可移动文物的识别与管理等多个方面,让志愿者们对文物普查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实地普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邀请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文物普查,既提升了青年群体的文物保护意识,也为东城区的文物保护工作注入了青春活力。”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举也是东城区开展文物普查工作中的一次创新举措。“四普”期间,东城区将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为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搭建坚实桥梁,与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书写文物保护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