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花市大街与国瑞西路交叉口东北角,一条夹在文保单位和绿化隔离带之间的“慢行路”一直是附近居民的“心病”。由于缺少人行步道,行人与非机动车被迫挤在一条最窄处仅有3.5米宽的非机动车道上,人车混行,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附近居民孙大爷表示:“肯定是希望能有给行人专门通行的道路呀。”随着非机动车通行量的增加,这一问题愈发凸显,引起了交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经过精心筹划与多方协调,交管部门联合东城区交通委、区文旅局及崇外街道办事处,共同为这条道路找到了解决方案。虽然道路南北两侧的文保单位东城区花市火神庙和国槐绿化隔离带暂时无法调整,但交管部门还是想办法在并不宽敞的道路内为行人“挤”出了一条人行步道。这条新“挤”出的步道延伸长度约25米,即便是在最狭窄的地方,也确保了至少1米的通行宽度。
据东城交通支队秩序管理大队民警介绍,花市火神庙路口的改造并不简单。该路段北侧的花市火神庙门前有一片下凹区域,且处于文物保护红线内;南侧则是机非隔离绿化带,种植着较粗的国槐。这使得此处形成了一个喇叭形路段,向西逐渐缩窄,最西端宽度仅3.5米。由于宽度不足,难以同时满足非机动车和人行步道的标准,导致该路段由东向西方向部分人行步道缺失。经过交管部门与东城区交通委、东城区文旅局以及崇外街道办事处的协调,最终确定了改造方案。在不占用文保红线和绿化设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将非机动车道内的一部分空间拆分出来,垫高改为人行步道。
对于目前的改造,周边居民纷纷表示认可。一位带着孩子经过此处的居民说:“虽然宽度现在还是有一些局促,但最起码能保证我们行人的出行,带着孩子出门也更放心一些。”针对居民希望进一步扩宽步道的诉求,交管部门后续还将与园林绿化、文物保护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尽可能增加此处人行步道的通行宽度,进一步保障市民的出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