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大会表彰了200名“全国自强模范”,200个“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60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东城区推荐的唐占鑫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东直门街道民生保障办公室荣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的唐占鑫是北京新生命养老助残服务中心主任。在东城,她牵头成立的全国首家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帮助了许多伤友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与勇气,被众多残疾人朋友亲切地称为“唐姐”。

2004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导致唐占鑫下半身瘫痪。在漫长的康复过程中,唐占鑫萌生了为脊髓损伤者搭建交流互助平台的想法。于是,由她牵头成立的全国首家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应运而生。在这里,900多名伤友得到了生活重建训练,并逐渐掌握生活自理技能。

“希望之家”还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涵盖手工制作、电商运营、心理咨询等多个领域,累计培训2500多名残疾人朋友,助力700多人实现灵活就业增收。

为帮助残疾人找到适合的工作,唐占鑫带领团队开发了绒线制作、掐丝珐琅等手工产品。这些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品,展现出残疾人朋友的巧思与匠心。在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的舞台上,“希望之家”制作的颁奖花束“绒耀之花”以及2023年杭州亚残运会中国代表团成员“金枝折桂”胸针,成为闪耀全场的独特风景。因在手工艺制作和残疾人就业方面的突出贡献,“希望之家”被中国残联和全国妇联评为全国首批“美丽工坊”。

唐占鑫时刻关注着脊髓损伤者群体的需求。她深入调研,积极奔走,推动将纸尿裤等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纳入北京市残疾人辅助器具补贴目录,为众多脊髓损伤者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

一路走来,唐占鑫用爱与责任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荣获“东城榜样”等荣誉称号,2019年入选“中国好人榜”。

唐占鑫表示,“全国自强模范”这份荣誉不仅是对自己过往努力的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未来将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去点燃更多残疾朋友心中的希望之火。

东城区东直门街道民生保障办公室荣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据了解,东直门街道各类残疾人共计1541人。近年来,东直门街道通过“一核双链三融”工作法,构建新时代基层残疾人工作“东直门范式”。

以街道党工委为统领,东直门建立“党建引领、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助残服务工作体系,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全年重点工作一体谋划,以资源、需求、项目“三项清单”为抓手,整合辖区资源。近五年,受理残疾人证办理业务600余人次,审核发放各类补贴2100余万元。开展个案帮扶50余例,累计提供服务1200余次。成立东直门街道“情暖家园”公益专项基金,截至目前已筹集善款90余万元;与多家单位深度合作,先后建立“东城区孤独症儿童家庭整体康复体感运动训练基地”等25个特色基地。成功打造全市首批“一刻钟无障碍生活圈”示范项目,新增设施50余处,累计完成300余个点位升级改造。

长期以来,东城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仁爱之心、关爱之情做好残疾人工作,持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让残疾人共享幸福美好生活。同时,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传播社会正能量,在全社会营造扶残助残良好环境,坚持做好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等工作,不断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

此次东城区受到表彰的个人和集体,充分展现了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彰显了社会各界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与支持。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期待更多爱心人士和单位机构加入助残队伍,共同推动首都核心区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