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青少年环保教育,推动垃圾分类理念从“知”到“行”、从“家庭”向“社区”延伸,近日,东四街道团工委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阵地,精心策划“垃圾分类青春助力”主题活动。
20余名青少年化身“环保小卫士”,通过“学、玩、践”三位一体沉浸式体验,在趣味互动中厚植绿色理念,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实践课。
活动在志愿者老师生动的PPT演示中拉开帷幕。不同于传统说教,老师以“垃圾的奇妙旅行”为切入点,通过图片展示垃圾从家庭到处理厂的“生命周期”:一颗苹果核如何在堆肥中重获新生,一张废纸怎样蜕变成新书本,而混投的垃圾又将经历怎样的“滞留困境”。“一个西瓜皮需要2-3周分解,一节纽扣电池能污染600吨水!”震撼的数据让孩子们瞪大了眼睛。“老师,那奶茶杯算什么垃圾?”“过期药品应该扔哪里?”一连串提问如连珠炮般抛出,课堂瞬间变成环保知识沙龙。
随后,活动转入“垃圾分类飞行棋”闯关环节。这张铺在地面的巨型飞行棋棋盘上,印满了生活场景图与分类知识问答——“榴莲壳属于什么垃圾?”“旧衣物该投哪个桶?”孩子们两人一组,轮流掷骰子前进,每到一个格子便要完成任务。孩子们你追我赶,在追逐嬉戏中反复巩固分类要点。让“尿不湿属于其他垃圾”“茶叶渣是厨余垃圾”等关键知识深深印在脑海。
最让孩子们期待的“小小督导员”实践环节如约而至。游戏结束后,孩子们分为4组来到社区垃圾桶站,协助居民分类投放。“奶奶,您这个快递盒属于可回收物,我帮您拆一下吧!”“叔叔,厨余垃圾要破袋投放,袋子是其他垃圾哦!”孩子们用稚嫩却认真的声音,一边指导居民分类,一边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在孩子们的带动下,原本行色匆匆的居民纷纷停下脚步,有的主动询问分类细节,有的竖起大拇指称赞:“这些小娃娃讲得比我们还清楚,以后我们可得好好听‘小老师’的话!”
活动结束后,家长们纷纷表示:“孩子回家后主动教我们分类,还把宣传手册贴在冰箱上,比我们自己学得还认真!”这场“童”心协力的环保行动,不仅让青少年掌握了分类技能,更通过“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区”的乘数效应,让垃圾分类理念真正融入日常生活。
下一步,东四街道团工委将持续打造“青春+环保”特色品牌,开展“垃圾分类小讲师”培训、“变废为宝”手工课堂、社区环保市集等活动,让绿色低碳理念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为建设美丽家园注入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