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组织创新到服务升级,从制度突破到文化赋能,榆垡镇正以“五好”创建为支点,撬动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为首都关工事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榆垡样本”。

当“五老”化身红色故事宣讲员,当非遗项目走进校园课堂,当检察力量融入法治教育……榆垡镇在北京市“五好”基层关工委创建中,以五大创新实践激活关心下一代工作“一池春水”,成功摘下2024年北京市“五好”基层关工委称号。

党建引领新架构 织密基层关建“一张网”

打破传统组织边界,榆垡镇构建“1+61+N”立体网络——1个镇关工委统筹,61个党支部书记挂帅的基层关工委扎根村社、学校,N个年龄分层工作小组精准对接青少年需求。将关建工作纳入党建考核“硬指标”,创新实施《未成年人零犯罪镇创建方案》,让“党建带关建”从口号变为可量化的实践成果。

五老赋能新模式 构建家校社共育“能量站”

300名“五老”志愿者化身“多面手”:周末变身家庭教育导师,开展30余场亲子课堂;假期成为红色讲解员,讲述峥嵘岁月;日常作为心理疏导师,在党群服务中心为青少年排忧解难。通过“我为青年做榜样”主题培训,激活银发群体的“红色动能”,搭建起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温暖桥梁。

制度创新新引擎 跑出假期教育“加速度”

全国首创“假期回村报到”“家长评价”双机制,让孩子假期管理不再“脱缰”。42门涵盖艺术、科学的社团课程,搭配“爱心联系卡”精准服务,实现“学校-村社”无缝衔接。镇财政每年专项投入,推动4000余名学生在各级赛事中崭露头角,形成“课程育人、活动树人”的良性循环。

法治护航新生态 打造未保工作“安全岛”

成立全市首个镇级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中心,首创“关工委+检察院”协作模式。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开展隐患排查、政策宣讲“组合拳”,每半年回访帮扶对象。通过法治情景剧、模拟法庭等沉浸式教育,让普法宣传“活”起来,为青少年撑起法治保护伞。

文化浸润新路径 点燃传统传承“薪火”

非遗高跷队、锣鼓艺术团走进校园,让传统文化“潮”起来;平南红色展厅变身“行走的课堂”,激发爱国情怀;“智慧父母”线上课堂覆盖万户家庭,实现教育理念云端共享。700余人次参与的文明实践活动、3100人次受益的寒暑假培训,让教育在文化浸润中落地生根。

从组织创新到服务升级,从制度突破到文化赋能,榆垡镇正以“五好”创建为支点,撬动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为首都关工事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榆垡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