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清源街道以“红领‘今’”品牌为支点,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创新实践形式、搭建成长平台,将未成年人培育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引领他们在多重角色中成长,为基层治理探索出一条创新路径。

近年来,清源街道以“红领‘今’”品牌为支点,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创新实践形式、搭建成长平台,将未成年人培育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引领他们在多重角色中成长,为基层治理探索出一条创新路径。

童趣课堂 活动室里找“玩伴”

在团工委举办的“‘拉’近距离 ‘面’向未来”活动中,20组家庭走进拉面馆,在拉面师傅示范后,孩子们戴上厨师帽,将面团拉成粗细均匀的面条,现场欢声笑语不断。

与此同时,各社区活动室也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未成年人在沉浸式体验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在彩虹新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的“寻竹编古韵 筑社区艺梦”活动中,20组家庭化身“非遗传承人”,学习竹编技巧并完成竹编画;在兴华园社区跳蚤市场上,孩子们化身“小掌柜”,售卖玩具、书籍,锻炼沟通交流能力;在学院社区马赛克闹钟制作活动中,孩子们创新意识和专注力得到提升。今年以来,清源街道已开展多场主题活动,让未成年人在“玩中学、学中悟”,激发社区新活力。

童趣课堂

角色赋能 社区“任职”忙家事

清源街道推动治理效能与未成年人成长双向提升。在50号院社区“周末大扫除”活动中,小志愿者们认真清理绿地杂物,不放过任何卫生死角。

国际港社区则创新推出“家缘理事会”,吸纳百余名未成年人家庭加入“未成年人轮值”队伍,设立“楼门小助手”先锋岗,通过岗前培训,孩子们了解掌握堆物危害、消防设施使用等基本知识技能,并以“小主人”身份,开展楼道堆物巡查、安全隐患记录上报以及劝导居民清理堆物等工作,获得居民称赞,带动更多家庭参与社区治理。

队伍共建 家社协同添合力

在彩虹新城社区,一支54人的“小小楼门长”队伍成为基层治理的亮眼名片。这群7-15岁的未成年人身着荧光绿马甲,每月巡查50%以上的楼门,主要是查看消防通道堵塞情况、登记堆物问题。在这支队伍中,大家都积极发挥作用,其中,队员张亦辰设计了“楼门小卡片”来提示上报问题;彭仁远则带动家人参与楼道清理;双胞胎组合龙梓菲、龙梓芊结伴巡查,提升了效率。

楼门长刘义民称赞道:“过去我每天爬20层楼,现在孩子们为我分担了一半任务!”家长刘女士称孩子在家主动监督垃圾分类,带动全家养成文明习惯。如今,以“红领‘今’”为纽带的“家社联动”模式,正将家庭、社区紧密串联起来,让治理从“单点发力”变“全域共融”。

从活动室的欢声笑语到楼门间的认真巡查,清源街道以“红领‘今’”品牌为纽带,让未成年人在社区找到归属感与责任感。下一步,街道将继续关注未成年人成长,推动孩子们学在清源、“育”在清源,点亮更多治理新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