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源街道国际港社区,二号楼一单元的楼门长辛宇用责任与热爱,在楼道与课桌之间 架起一座温暖的桥梁。他是楼栋安全的守护者、邻里沟通的联络员,也是一位将翰墨书香带入社区的公益教师。
安全眼 发现问题就解决
因为工作性质灵活,辛宇有大把时间“泡”在楼里。他对每家每户的情况都门儿清,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楼道里堆了杂物?地下车库消防通道被占?电梯厢壁蹭上了污渍?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旦发现,他立刻掏出手机,在群内“呼叫”物业管家。多亏他及时精准的“爆料”,物业总能迅速响应,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让居民住得更安心、舒心。
辛宇不仅是楼栋安全的“前哨”,更是街道、社区与居民沟通的“连心桥”。邻居们有啥烦心事、好建议,他都默默记在心里,转头向社区反映。相应地,街道、社区下发的新政策、新通知,他也总是第一时间转发到楼栋微信群,确保大家都能及时知晓。更难得的是,他善于把这些信息融入日常闲聊中。有一次,他看到邻居张姐在垃圾桶前分拣垃圾,特意走上前提醒:“张姐,告诉您个好消息,现在厨余垃圾不用破袋啦,直接扔进去就行!” 一句话,就把便民政策送到了居民心坎上。
公益课 萌娃练字有“门道”
除了楼门长这份责任,辛宇还有另一个让他引以为豪的身份——书法教师。作为大兴区书法家协会的一员,硬笔书法不仅是他的特长,更是融入骨子里的热爱,他总琢磨着如何用这份特长回馈社区。于是,每周四的社区活动室,便成了他公益教学的“三尺讲台”。
他的硬笔书法公益课,专门面向社区里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每期只收8个“小徒弟”。从最基础的握笔姿势,到一笔一画的规范书写,辛宇教得一丝不苟。虽然是免费公益课,但他投入的热情和专业度一点不打折扣。最让家长们感动的是,每节课后,辛宇都会针对8个孩子的不同表现,逐一进行详细的个性化点评,指出优点和进步空间,并拍照发到家长群里。这份额外的用心,赢得了家长们的一致点赞。
每期课程结束时,辛宇还会用心地为孩子们举办结业仪式,颁发结业证书。他鼓励孩子们:“把练字当成修身精心的锚点,沉下心来,对学习和生活都大有益处。 ”孩子们亲切的喊他“辛老师”,就是对他最好的认可。
辛宇的故事,正是清源街道无数热心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的缩影。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用日复一日的点滴付出,守护着楼门的安全整洁,传递着政策的温度,播撒着文化的种子,让邻里守望相助的美好图景,在社区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