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房山区继续坚持把“为民”作为文明城区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群众所需所求,抓住民生小情小事,软件硬件一起抓,面子里子一起做,用群众“掌声”检验创建成果。
城关街道坚持把文明创建与服务群众捆绑式推进,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小麻烦小困难、化解小矛盾小纠纷,小事不“小视”,件件暖人心。
“我家的电闸突然跳闸了,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社区可以帮忙看一下吗?”晚上六点,新东关社区工作人员收到了一通紧急来电,家住兴房苑3号楼的居民家中厨房、卫生间突然跳闸,阿姨年龄较大又是一个人在家,一时不知道怎么处理。接到电话,社区工作人员丝毫没有犹豫,立刻前往大姨家中,经过半个小时的检查,确认是插线面板故障引起的跳闸,问题解决后,大姨握着社区工作人员的手连声感谢。
第二天一大早,社区工作人员再次接到阿姨的电话,“小伙子我这屋里又跳闸了!”社区工作人员一边安抚阿姨情绪,一边连忙联系专业电工师傅。经检查,是阿姨把线都插在一个插线面板上,功率过大,导致插线面板损坏,引起了跳闸。找到问题根源后,工作人员迅速帮助大姨换上新的面板,并向阿姨耐心讲解用电安全问题。看着忙碌的社区工作人员和维修工人,阿姨满怀感激地说:“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这么快帮我解决了电路问题,我以后一定注意,真是太麻烦你们了!”
“楼上天天‘叮铃咣啷’的,小孩儿跑来跑去,我这夜班白天需要补觉,他们这样吵得我根本没法儿休息!”
“我已经想了很多办法减轻噪声了,不能她白天睡觉我们在家里动都不能动啊,而且她安音响放音乐也影响到我们生活了。”
管道局社区“好邻居·一家亲”调解会上,楼上楼下居民细数着这两年来的意见和委屈。矛盾究其原因,只有一个字:吵。社区多次上门调解,但双方各执一词,矛盾愈演愈烈,甚至多次报警。为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升级,管道局社区与社区民警共同召开“好邻居·一家亲”调解会,仔细了解双方诉求,理清事情经过。通过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民警的耐心调解,楼上楼下两位居民面对面交流,心结逐渐化解、对抗情绪也得到缓解,双方终于握手言和,达成和解。
房山区体育局承担着全区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并利用体育场馆为大众健身提供服务等重要职能,与群众关系极为密切。在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中,他们及时回应群众小诉求,快速处置小险情,赢得了市民群众的啧啧称赞。
近日,房山区体育局陆续接到市民反映,良乡体育中心室外篮球场地面打滑,影响了篮球爱好者的运动体验。
面对群众的迫切需求,区体育局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并组织专业团队对篮球场进行实地调查。经过详细分析,发现原有场地采用的硬性丙烯酸材料是导致地面打滑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很快制定出篮球场地升级改造方案,篮球场地面改用更加安全、环保的硅PU弹性层材料施工。这种材料不仅具有优异的防滑性能,还能提供良好的弹性,有效减少在打球过程中的滑倒受伤风险。
在升级改造过程中,施工团队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工程质量。经过紧张有序的施工,升级改造工程很快顺利完成。升级改造后的篮球场焕然一新,地面平整、防滑性能显著提升,为篮球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运动环境,而且免费对外开放。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群众反映的篮球场地面打滑问题,还进一步提升了公共体育设施的服务水平。从“滑”到“稳”的蜕变,赢得了市民群众的啧啧称赞。
在推进文明创建过程中,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创城随手拍·志愿我来帮”是由北京燕山玉龙石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携手燕山“老工友”志愿者队伍共同组成的志愿服务活动。近日,有居民反映,燕和园社区公共绿化带缺少护栏,部分区域绿化草生长蔓延影响行走,另一部分区域绿化草坪被反复踩踏破坏,既不美观,也存在安全问题。
接到居民反映的问题,燕和园社区老工友志愿者与燕山玉龙志愿服务队马不停蹄,立即征求社区和居民意见,并经实地考察制定出小区绿化带安装护栏的实施方案,切实解决社区环境治理问题。
安装的绿化带护栏不仅美观大方,而且有效保护了社区内绿化植被,问题得到满意解决,也得到社区和居民们的高度评价。
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民生问题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千万群众的阴晴冷暖……。下一步,房山区将继续坚持将文明创建与服务群众捆绑式推进,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办的更贴心更暖心,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满意率度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