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9月28日亮相北京园博园
本报讯(记者 林瑶 实习记者 申思琪 通讯员 李磊)名团名家园博聚,好戏有约金秋时。9月2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在发布会获悉,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将于9月28日至10月4日在北京园博园举办主场活动,届时,来自全国20个省区市近50家优秀院团、艺术院校,将带来120余场精彩演出。
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黄小驹介绍了以中国戏曲文化周等活动为抓手,有效推动戏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马文发布本届戏曲文化周的活动安排与特色亮点;丰台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韩新星阐释了围绕戏曲文化周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传承发展、破圈传播的新做法。
亮点一
园博有约看“百戏” 名家云集育人才
中国戏曲文化周是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以及丰台区委区政府承办的国家级戏曲文化活动。自2017年至今,中国戏曲文化周已陪伴广大戏迷度过六个春秋。
六年来,中国戏曲文化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繁荣发展戏曲文化为己任,把专业品质放在首位。即将到来的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将围绕“山水大戏 园博有约”主题,继续保持高艺术水准,展现新时代戏曲事业的新作为新气象,为戏曲文化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与往届相比,本届戏曲文化周覆盖面更广。来自全国20个省区市近50家优秀院团、艺术院校,将带来120余场精彩演出。“大咖云集·名团名剧名家”板块中,除了国家京剧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中国评剧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北京市曲剧团等在京各大院团之外,还有上海沪剧院、山西省晋剧院、四川省川剧院、甘肃陇剧院等各剧种领军院团,都将献上拿手好戏。“戏韵园林·地方园地方戏”板块中,除了京剧、评剧、昆曲、河北梆子、豫剧、越剧、黄梅戏等各大剧种外,还有吕剧、晋剧、川剧、沪剧、楚剧、陇剧等地方特色剧种,以及海城喇叭戏、鲁南五大调、内蒙古二人台、汉调桄桄、西秦戏、打城戏、柳琴戏等稀有剧种,将在园博园美不胜收的中式园林中亮相,让观众、游客徜徉在美景与好戏之中。
观梨园秋色,听氍毹往事。本届戏曲文化周中,尚长荣、李玉芙、杨少春、岳美缇、谷文月等戏曲名家,将以深度访谈等形式,让观众沉浸式领略大师风采,感受戏曲艺术的底蕴与魅力。
无法抵达现场的观众也不用担心错过好戏。本届戏曲文化周不仅将对16场精彩的线下演出在“戏曲中国”等平台进行网络直播,还将开展包括豫剧《苏武牧羊》、婺剧《宫锦袍》在内的14场优秀剧目展播,让戏曲文化周成为全民共享的文化盛事。
除了展示名家、名剧、名段,本届戏曲文化周还将通过专业学术沙龙、青年戏曲人学术论文征集、优秀剧本征集、中国戏曲文化周人气之星评选等活动,为青年戏曲人才搭建平台,促进戏曲艺术传承发展。
亮点二
扩展戏曲影响力 文化惠民“零门槛”
作为一项面向社会、服务人民的品牌活动,六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已累计举办演出、论坛等活动2200余场,吸引游客约85万人,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亮丽名片。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戏曲文化周计划用三至五年时间,陆续邀请各剧种代表性院团进京展演,实现348个剧种全覆盖,并针对“天下第一团”等濒危剧种以剧目录制、名家访谈等形式,助力剧种传承发展。
为了让更多市民、游客领略戏曲魅力,本届戏曲文化周以园林版《花为媒》驻场演出、“嬉戏亲子剧场”原创戏曲儿童剧展演、“传戏”行家传习班、梦唐园相声专场、国潮艺术节等丰富活动,实现“周周都是戏曲周”,让戏曲舞台不落幕。此外,除了在北京园博园设置主会场外,本届戏曲文化周还将在山东郯城、福建厦门等城市设置分会场,让更多观众感受戏曲之美。
对于戏曲票友而言,本届戏曲文化周也是一次不容错过的舞台。据介绍,本届戏曲文化周戏曲票友大赛,首次实现“零门槛”开放,参赛选手不限地区、不限国籍、不限剧种、不限行当,均可报名。据统计,本次活动中,少儿选手占选手总数的46%,涉及20个剧种,成为本届票友大赛一大亮点,戏曲艺术正在获得越来越多青少年群体的喜爱。
亮点三
戏曲“破圈”“潮”好玩 升级场景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的筹备组织工作中,处处可见主办方扩大戏曲“朋友圈”、全面展示戏曲文化发展丰硕成果的信心与决心。
在斑斓秋色中走进北京园博园,伴着悠扬婉转的唱腔移步换景,探索“园博十年,家乡百戏”地方园唱地方戏的浪漫与多彩,连身边走过的工作人员也身着戏曲元素服饰……处处装点的戏曲风,让游客宛如“戏中人”,沉浸式感受“入园即入戏”。
(下转03版) (上接01版)
戏曲可以有多少种打开方式?《虹桥赠珠》中的踢枪、《天女散花》里的舞绸,戏曲绝技快闪让人热血沸腾;20套传统戏服、40套改良礼服,戏曲时尚秀场处处独具匠心;知名歌手、戏曲名家、网络达人联手献上国风现场音乐会;《金陵1644》戏曲剧本杀、《天下第一角》沉浸式游园……年轻化的娱乐方式与传统文化碰撞融合,让戏曲实力“破圈”,更显“潮”滋味。
此外,为进一步推动戏曲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消费,本届戏曲文化周期间还将以“国风雅韵”为主题,举办戏曲行业展示交易会,促进民族乐器、优秀剧本、戏曲服饰等行业交流。面向游客,开展“以戏观城”、戏趣梨园市集等活动,搭建戏曲特色消费场景,增加优质产品与服务供给,激发文化消费潜能。目不暇接的精彩演出,精彩纷呈的各项活动,新潮破圈的多种玩法,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将以更年轻的姿态,让戏曲走进千家万户,融入当代生活。
【答记者问】
记者:请问将如何以中国戏曲文化周等文化活动为抓手,更有效地推动戏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黄小驹:
戏曲艺术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推动戏曲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根植传统文化,挖掘时代价值,守正创新,与时俱进。
各类展演活动是展示戏曲创作成果、培养戏曲人才、开拓戏曲市场、普及戏曲艺术、促进戏曲传播、推动戏曲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措施。本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就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面向全国邀约各省市选派精品团队、经典剧目进京,提升演出质量,进一步加强戏曲文化艺术交流与传播;围绕北京市“演艺新空间”建设,开展常态化戏曲演出,拓展戏曲文化周时空范围;推出优秀青年演员和优秀学术论文,积蓄青年戏曲人才力量;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扩大戏曲艺术的影响力和传播力,等等。这些都是推动戏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戏曲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地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记者:本届戏曲文化周将在往年的基础上实现哪些破圈效应?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马文:
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在坚守戏曲专业品质的同时,将在全面呈现剧种艺术、跨界融合表现形式、激发文化消费活力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突出专业性,增强体验感,实现消费升级。
一是戏曲剧种覆盖面广。为提升戏曲覆盖面和代表性,这届中国戏曲文化周邀请全国20个省市近50个优秀院团进京汇演,紧扣“山水大戏 园博有约”主题,充分展示出不同地区的各个剧种的魅力与风采。本届戏曲周还将联动山东郯城、福建厦门等戏曲资源丰富的城市设置分会场,多点联动,吸引更多观众参与到活动中来。二是在融合创新中不断破圈。为了在活动期间进一步宣传戏曲文化、普及戏曲知识、“吸粉”青年受众,本届戏曲文化周着力打造艺术跨界融合内容,呈现戏曲舞台艺术的更多可能性。三是推进戏曲文创产业发展。本届戏曲周将开展戏曲行业交易会、衍生品研发、戏趣梨园市集活动,搭建戏曲特色消费场景,提供优秀文化产品,进一步为游客打造体验式消费空间,满足文化消费新需求。
未来,我们还将立足北京、面向全国、走向国际,联动全国广大戏曲人共同擦亮“中国戏曲文化周”这张亮丽的名片。
记者:戏曲周已连续在丰台区举办六届,本届戏曲周将从哪些维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的传承、发展和传播?
丰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韩新星:
丰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戏曲文化传承发展的根基在于基层群众。近年来,丰台区以中国戏曲文化周为平台,整合戏曲资源,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涵养戏曲生态,让基层的戏曲文化“阵地”更加牢固。
此外,丰台区依托浓厚的戏曲文化氛围,探索让戏曲非遗“活”起来、“火”起来的方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例如,不断拓展戏曲文化发展空间,为大众奉上更多优秀专业演出及戏曲互动体验项目;结合丰台惠民文化消费季活动,在重点商圈开设戏曲文创市集,探索形成戏曲文化消费产业链;努力实现集游客深度参与、市场化营收提升、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一体化运营模式等。
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努力,持续加强戏曲文化普及力度、青少年群体覆盖面、戏曲惠民活动普适性,实现专业品质与群众参与互动、经典传承与时代创新融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