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荫垂落,暖风习习。走在甘家口街道的大街小巷中,远眺是繁茂盎然的绿意,都市的繁华;眼前是不断变幻的美景,浓浓的烟火。步道上,公园中,小区内,居民在散步、畅聊……悠然自得。在这一幅醉人画卷背后,是甘家口街道“细改造、精提升”在默默助攻。
多方位推进治理细琢生态宜居城区
甘家口街道历史悠久,是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在城外开辟的15个外迁居民安置点之一,有全北京、甚至全中国最早的楼房社区。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的先进建设成了如今的老旧设施,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与城市硬件环境逐渐不适应,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日益增多。
甘家口街道认真科学谋划,从片区更新区域统筹,到街巷治理,再到小空间微更新,多方位推进城市更新治理工作,力争将甘家口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城区。
聚焦街区特色和问题,甘家口街道积极谋划三个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中央电视塔-玉渊潭片区、三里河路片区与西苑饭店周边服务设施配套综合体),通过统筹公共空间改造和功能业态升级,盘活低效资源,实现整体片区的提质增效。
深入开展点位更新,建设口袋广场、小微休憩空间等项目,激活整片区域活力,增强居民幸福感。如今,利用拆违腾退用地建设的阜成路北二街冬奥风貌口袋公园,已成为孩子们欢乐嬉戏的乐园、老人们楼下闲聊的会客厅。此外,经过优化提升的甘东社区居民活动广场,不仅丰富了居民的健身生活,还通过增设棋牌桌、攀爬架、识字墙等设施,将广场变成一处全龄活动空间,尤其是无障碍设施的改造,方便了残疾人和老年人使用,体现了人文关爱。而利用城市边角空间改造的小微休憩空间,则变废为宝,既为周边行人提供了驻足的空间,又将脏乱的空间变成一处城市风貌和文化的展示“窗口”。
此外,按照“突出精干、多能、联合”的原则,甘家口街道还重新梳理街巷长管理体系,对街巷长、小巷管家队伍进行瘦身体质,优化设计编组,以“十无五好四有”为标准,共同对辖区背街小巷进行治理维护。针对不同街巷的情况,制定“一巷一策”精细化治理方案。
绿化分布道路两边,增加人行步道,对绿地进行多层次、多季节植物搭配设计,突出植物景观,彻底改善通行环境……半年来,潘庄社区北侧路、花园村西路等11条背街小巷都有了大变化。“后续我们还将持续巩固治理成果,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让群众‘看着眼里美、住着心里美’。”甘家口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楼道堆物“断舍离”
楼道堆物是城市精细化治理中的一项难题。甘家口街道坚持问题导向,攻坚克难,融合多方力量,多措并举全方位整治楼道“顽疾”,努力实现楼道堆物堆料“断舍离”,清除居民小区消防安全隐患,持续营造安全达标、整洁有序的宜居环境。
甘家口街道成立专项工作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研究部署整治工作。清理整治工作始终坚持“先劝阻、后执法”的原则,最大程度争取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劝阻居民自行清理堆物和规范停放车辆,自觉抵制和整改违法行为。对于不听劝阻、屡次违法的个人和单位,依法实施处罚,情节严重的实施联合处罚和信用惩戒。截至目前,共清理楼道2240处。
“广泛宣传引导先行,通过采取入户宣传、张贴告知书、发放致居民一封信等多手段进行宣传动员,向居民讲清责任、讲清危害、讲清后果,不断增强引导力和影响力,为整治工作奠定群众基础。”甘家口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确保清理整治无死角、无盲区,实施过程中坚持全员发动、全民行动、全面清理。在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后,街道启动集中清理行动,详细制定工作计划表,明确时间节点、倒排完成工期,确保清理一处、安全一处、放心一处。针对楼道堆物长期性和反复性特点,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充分运用“吹哨报到”、多部门联合执法等方式,加大对重难点隐患点位的清理整治力度。通过建立台账清单,实现隐患动态上账、动态销账,形成实用有效的常态管理机制。
生活垃圾不落地
“卫生干净了,感觉很舒服、住着也开心。以后我不光要把家里打扫干净,还要积极参加小区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保持好小区的环境卫生,过上更文明、更健康的生活。”小区居民李奶奶向记者说道。近日,街道集中自管保洁力量50余人,先后对辖区47个院落院内、楼内的环境卫生,包括暴露垃圾和乱放垃圾以及卫生死角等问题展开整治行动。
针对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垃圾堆放等问题,街道组织自管保洁力量在各社区滚动式、拉网式开展夏季社区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努力实现“生活垃圾不落地、积存垃圾不过夜”目标,滚动保持甘家口辖区无卫生死角。
同时,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采取日常执法检查和辅助力量不间断巡查的工作方法,结合接诉即办突出问题,运用智能化监控手段等,实时掌握辖区内堆物堆料问题严重点位,及时对点位进行现场核查;同时,积极推进联合执法,与街道相关科室、公安、消防、社区等多方合力开展清理整治工作,安全隐患逐步消除,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自6月初以来,行动累计清理垃圾堆物堆料、易燃物达72.2余吨,清理雨水箅子150余组,卫生死角500余处,车棚30余处,路面油污23处,冲刷冲洗路面脏污7000余平方米,清理绿地卫生1万余平方米。
向环境“顽瘴痼疾”亮剑
探索“门前三包”工作新模式、清理地锁让“位”于民、拆除违建消除安全隐患……紧密围绕工作要求,强化重点区域日常管理和综合执法力度,甘家口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结合辖区特点,建立“五个确保”“三变”的工作机制(五个确保:宣传告知确保深入、台账更新确保及时、日常管控确保严格、联合整治确保长效和网格管理确保细致;三变:加强沟通交流,推进自觉守法,变被动为主动;加强宣传教育,整合执法力量,变围观为参与;加强巡查管控,强化文明执法,变矛盾为和谐。)做好“门前三包”整治工作,提升综合整治效果,实现城市精细管理常态化、长效化。在多方共同努力之下,阜成路北三街被评为精品示范街。
拆除清理地桩地锁,做到让“位”于民。甘家口街道执法队采用日常巡查检查、接诉即办与网格管理相结合的机制,第一时间全面摸排清楚辖区内擅自在道路、居住区以外的其他公共场所设置地桩、地锁等障碍物的情况,并建立完善地桩地锁台账,实时动态更新,对可移动的、易清理的地桩地锁立即清理,对于固定的地桩地锁根据实际情况,先调查了解劝导,后协助进行拆除。
全面拆除违法建筑,消除隐患保平安。通过排查发现和顺小镇餐厅属违法建筑且燃气管道不符合相关规定,存在严重消防安全隐患。甘家口街道执法队通过紧锣密鼓约谈,历时72小时,最终完成拆除工作,拆除面积250余平方米,目前已完成销账。
甘家口街道将继续开展辖区内45条背街小巷的精细化整治工作,盯紧重点区域和顽瘴痼疾,加强环境精准治理和问题主动治理、未诉先办,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