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总是自带满目希望,总是绽放澎湃活力,总是令人无限遐想。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这个“五一”假期,海淀的一群青年,用青春放歌的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与同龄人共勉,与时代共鸣,与城市共进。

5月2日至4日,“望三山向五园”青春音乐会在京张铁路遗址公园环丘广场连续三天演出。这是“山水海淀智趣同行”——2025海淀区“五一”系列活动暨2025中关村毕业季的重要篇章,以音乐会的形式,发出海淀青年的心声,呈现海淀青年的风貌,亮出海淀青年的精气神。

用青春歌唱城市

在环丘广场中间的舞台上,11所高校、14支乐队、73名青年,为观众带来了61首各具特色的乐曲,流行、摇滚、民谣等多元音乐风格激情碰撞,展现青年人的朝气蓬勃和对城市的融入感。

邀请来自高校的青年,走向音乐会的舞台中央,在青春的旋律中,带领市民于开放的“剧场”,“望三山”之巍峨,“向五园”之灵秀,是擦亮“青春向海淀”品牌,推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匠心之举,也是海淀向青年送上的最滚烫的祝福和期许。

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TakeTurns乐队成员说:“我们有几名乐队成员也正好今年毕业,能在毕业季音乐会上表演,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很特别的青春记忆。希望大家都能前程似锦!”

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sonicrebels乐队是第一次参加演出:“和之前参加过的乐队交流发现,他们来到这就像回家一样,很亲切。希望以后有机会把我们更多的作品带给大家。”

动人心扉的旋律,大学生乐队独有的激情与活力,青春的恣意飞扬,吸引了许多观众或坐或站,沉浸其中、用心聆听,尽情挥舞双臂。

在现场观众中,有年长的老者,有中青年,有年幼的孩童;有循声而来的游客,有趁闲暇之余过来的外卖小哥,有外国青年。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大学生用他们的歌声,表达海淀青年之于民族、之于未来、之于自己的热爱和担当。

用青春创造奇迹

音乐会所在的京张铁路遗址公园,百年京张铁路的车轮声,回荡在历史的长河中。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时,只用中国工程师,打破了洋人“中国造此路之工程师尚未诞生”的狂言。

2019年12月30日,世界首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化高铁——京张高铁开通运营。其中,清华园隧道是京张高铁的控制性工程,总长度6.02公里,沿老京张铁路线掘进,从位于西直门的北京北站引出后,从学苑南路南侧入地,依次穿越北三环、知春路、北四环、成府路、清华东路后,于五环内出地面。

老京张铁路和现代化的京张高铁,跨越百年时空“凝望”和“对话”,是激励,更是鞭策。吾辈当自强!海淀青年的歌声,是对历史、对未来的呼应。海淀青年,从来不负重托,不负厚望。

就在音乐会上演之时,地铁13号线列车不时驶过。2002年,地铁13号线通车运营,当年海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9.76亿元。2024年,海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07.1亿元。

位于海淀区的大钟寺、知春路、五道口、上地、清河站、西二旗等13号线地铁站,早已成为科技创新的闪亮地标,见证了海淀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将继续见证海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距离舞台和地铁13号线不远处,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心是中国互联网诞生地,1994年4月20日,一条64K的国际专线从中心接入Internet,实现了中国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中国成为国际互联网大家庭的第77名成员。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互联网大国。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6%。海淀区作为中国互联网的诞生地,不仅是全国互联网产业的集聚高地,更是网络科创和研发应用的前沿阵地,引领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方向。

2024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海淀地区生产总值48.3%。勤劳、智慧的海淀青年,满怀激情、抢抓机遇,持续刷新网信事业发展的传奇。

这片承载荣光的土地,闪耀着青春的光芒,不断创造奇迹。

用青春奔赴未来

假期的音乐会聚集11所高校、14支乐队参加演出,显示了海淀高校资源的厚重和丰富。海淀拥有37所高校。其中,音乐会所在的京张铁路遗址公园从西直门至北五环纵贯海淀南北,全长约9公里,服务海淀区9个街镇。14平方公里辐射区范围内有清华、北航、北交大、中科院等近20所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

海淀区青年常住人口超过100万,占全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在读高校学生超过40万。这片创新创业创造的热土,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引广大青年追逐梦想、建设海淀、铸就辉煌。“海淀,是我的梦想之地。”青年有梦想,城市有舞台。

今天的海淀,是全国第一个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的地市级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万家。海淀取得的巨大成就,凝聚着广大海淀青年艰苦奋斗的汗水和心血,也为海淀青年接续奋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海淀作为首都“四个中心”功能集中承载区,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出台了系列措施,更好地服务青年发展。

为促进海淀高质量发展和青年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双向奔赴,海淀区以“青春向海淀,有AI有未来”为主题,全面推动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AI”既代表人工智能,也谐音“爱”,体现海淀区对青年的关爱。

面向大学生,海淀以“中关村毕业季”“中关村开学季”系列活动为抓手,形成“开学季”“毕业季”“就业季”“创业季”相融合的高校学生品牌服务体系,助力青年学子融入城市发展战略、融入时代发展大潮,为海淀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挺膺担当。

就在4月,海淀区又重磅出台试点建设北京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十条措施。这一政策组合拳,聚焦人工智能等领域青年科技人才,打造覆盖“安居保障、事业发展、吸引集聚、文化休闲”全方位立体式服务矩阵,构建“初创培育—成长加速—领军发展”三级创新创业扶持体系。

4日的音乐会,压轴歌曲是《我爱你中国》,全场站立大合唱。海淀的发展,始终置于国家战略和首都发展大局中谋划。在这里,青年的奋斗和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更有干劲,更有信心,更有收获。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海淀区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承载地、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赋予青年勇立潮头、逐梦前行的大好机遇。城市硬核,青年有为。

此心安处是吾乡。以城之名,致敬海淀青年,服务海淀青年,成就海淀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