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万物共生和美永续”。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即将到来之际,5月18日,北京海淀区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活动暨“海淀观鸟”系列活动第三场在圆明园举办。

据悉,活动旨在推广观鸟文化,广泛传播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强化公众对生态保护的认识,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圆明园作为中国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万园之园”。多年来,公园生态环境建设卓有成效,生物资源丰富。目前,全园观测到动物400余种,其中鸟类306种,陆生植物460余种、水生植物57种,古树134株。2016年,圆明园湿地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市级湿地名录。大面积的流动水域和茂盛的乔木、灌木和草本等多类植被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是市区观鸟的绝佳场所之一。

活动中,由海淀区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中心的鸟类观测员彭涛老师带领观鸟,引导大家观察湖中、枝头、灌丛中和草地上鸟类的形态特征和行为习性,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一个个有趣的观鸟见闻,近年来环境的改善对鸟类种类和数量的积极影响。

近年来,海淀区通过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建设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监测及救助等方式,系统构建生态廊道,生态环境逐渐向好。海淀区已记录到野生植物752种,陆生野生动物462种,其中鸟类397种。豹猫、低斑蜻、大鵟、黑鹳等国家重点保护或濒危野生动物频频现身,成为海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金名片”。2024年,海淀区园林绿化局发布《海淀区观鸟地图》,今年推出“海淀观鸟”系列活动,涵盖玉渊潭公园、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等21个观鸟好去处,为科学观鸟提供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