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向九渡河镇红庙村派出第一书记以来,双方依托该村在灯笼产业和手工艺品技艺传承上的特色优势,培育深化“红青”乡村振兴实践品牌,探索出双方共建共赢的有效路径。

一是实现乡村愿景与高校需求直接对接。发挥两任第一书记(第六批、第七批)的联系作用,加强双方需求对接,探索推动实现互利共赢的结合点,依托红庙村在特色产业和基层治理中形成的特色经验,从设计和实施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切入,积极带动乡村发展。

二是提升“乡间大思政课”感染力。在实施涵盖手工制作体验、农耕劳动等7项内容的社会实践课程的同时,通过旁听村级议事程序、开展基层治理“现场课”等,搭建生动鲜活的“大思政课”乡间课堂并不断充实内容、丰富形式,目前已有730余名师生参与。

三是探索形成输血+造血帮扶模式。组织师生分5批到红庙村开展实地调研,完成村庄产业规划图、手工艺品包装设计等4项成果。通过共建合作,带动其他社会团体到村开展手工艺制作体验18批次,实现村集体年收入突破30万元。

“红青”乡村振兴实践品牌自推出以来得到不断深化,相关成果连续两年在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中获奖,并获“青创北京”2023年竞赛红色专项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