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密云城,沿密关路向北行60公里后,群山环抱中的白马关城堡赫然矗立在眼前。白马关城堡以南被称作口里,以北称作口外。在当地人的心目中被称作口外的地方,是人迹罕至的荒凉之地。白马关城堡北五公里外的番字牌村,是地地道道的老口外。村子不大,只有七十几户人家,百十来口人。白马关河从村中流过,几十户人家分别住在河的南岸和北岸。在村公路北侧一座长30米、高5米的小孤山向阳石面上,刻有33组文字,当地居民称之为“番字”。远看每组字好像一块石质匾额,又称其为“番字牌”。字刻有大有小,字大的高有40多厘米,小的高也有10厘米。这些字有篆书之妙、楷书之美,排列整齐,行距分明,虽然已年深日久,但字迹仍异常清晰。经专家辨认和鉴定,番字石刻形成于元代,采用梵文、藏文、蒙文三种不同的文字书写,其大意是为人类祈祷平安。 也许因番字石刻祈福平安的缘故吧,明朝以后,随着边关战火的停息,有人开始在这里选择定居之所,渐渐地这里便成了塞外一个很有名气的古村落。上世纪五十年代,番字牌人民公社成立,公社机关就设在这个古村落里。
让番字牌村远近闻名的除了村中祈福平安的摩崖石刻外,杨六郎独把三关口的故事,又给这个塞外山村增加了神秘的色彩。在番字牌村村北,有一条大川,叫野马川,相传杨六郎杨延昭的白龙马就得于此处。古时候,这条川的两面高山上,怪石林立,树木参天,杂草横生,横河水从川里咆哮而出,直奔川外。不知什么时候,川里出现一匹野马。这匹马长得雪白耀眼,凶猛彪悍,时常出没于山林,栖息于水中,见人就咬,着边就踢,一声嘶鸣,满川回应,能使野兽胆颤。一个人根本不敢从此处经过。许多人想除掉这个祸害,可始终没能成功。一次,杨六郎打仗从此处路过,碰到了这匹马正在横河里戏水玩耍。六郎一眼就认出这是宝马良驹,就从岸上一跃,飞似地跨到了马背上,抓住马鬃,挥起马鞭。这匹马凶性发作,一声长鸣跃出水面,飞驰而去。马跑得越快,六郎抽得越狠,最后这匹马顺从地停了下来。从此,它就成了六郎的坐骑,因从水里而得,就叫它“白龙马”。白龙马跟随六郎南征北战,驰骋疆场,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北部辽国只要看到杨六郎的这匹马和他的一杆枪,就会望风而逃。有一次,北辽又进犯中原,当时六郎正转战雁北,担心辽兵又来进犯,便把这匹白龙马留在了现在冯家峪镇北30里的关上。北辽兵到此一看,认出是杨六郎的白龙马,便吓得抱头鼠窜,不打自退了。从此,传出了“杨六郎独把三关口”的传奇故事。这个关口也因此被人们叫做“白马关”。明朝万历年间修补长城,在此处又修建了一座城池,城门口上方一块汉白玉石上,镌刻着“白马关”三个大字。
山多地少是这个古村落明显的特征,有的地块能卧下一头牛却转不得身,人代替牛拉犁耕种的原始耕作方式保持至今。有限的土地养活不了日益增多的人口,上世纪八十年代,番字牌村及周边村子的村民,因地少人多无法生活,开始寻求外出谋生之道,有人干脆举家迁往外地。人口的减少,不能保留乡级单位的设置,于是番字牌乡在2002年撤乡合并到冯家峪镇。随着政府机关的撤离,学校、医院、银行等多家单位也相继搬走。没有政府机关在此办公,昔日繁华的村落一下子冷清了许多。番字牌村“两委”班子审时度势,开扩思路,凭借当地有利的自然资源,积极打造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富民之路。番字石刻是重点打造项目之一,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里积极筹措资金,将石刻四周用高高的石墙围拢起来,又在石刻的上方建起高大的屋顶,防范风雨的侵蚀和自然的损坏。在人为保护下,番字石刻免费向游人开放。村里派专人看护,每天按时开放,满足游客的游览需求。
番字牌村独特的地理位置,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到这里观光旅游,为给游人提供休息娱乐的场所,2006年番字牌村将闲置土地硬化作为民俗接待的停车场,并在村东头建起一座文化广场,修建八角凉亭一处;将自古至今人们敬仰的民族英雄杨六郎的雕像,置于广场中。雕像上的杨六郎骑在白龙马上,身披铠甲,手握弓箭,目光炯炯注视前方。又在村口建起一座书写着“千古梵文”的高高牌楼。文化广场的建立不仅提升了番字牌村的文化生活,同时也满足了当地群众的生活需求,每周六村里借助文化广场的空地举办集市贸易。每逢集市,远至河北省丰宁、滦平及周边地区的村民,就会开着农用车将自家出产的农副产品,运往此处进行交流。贸易的往来不仅丰富了当地人的生活需求,同时也给这个古村落增添了人气。
番字牌村虽四面环山,但这里的交通十分顺畅。村子南面有一条乡级公路直通南台子村,翻过一座小山梁向西南可到达密云游览胜地云蒙山,向西北可到达怀柔的长哨营。村子东西走向的那条县级公路,向东再向南可直达密云县城,向西再向北既能通往河北省丰宁又能到达河北省滦平。交通的顺畅为大批游人提供了出行的便利,为解决游人吃住问题,村里将政府机关迁走后遗留下来的闲置房屋,翻建整修后辟为旅馆、饭店。
正因如此,每当双休、节假日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就会踏上这春来踏青、夏来赏花、秋来采摘、冬来观雪的绿色旅游之路。幽深的乡间小路,哗哗作响的溪水岸边,瓜果飘香的密林田畴,白雪皑皑的坡坡岭岭,处处留下了游人的足迹。 古老的番字牌,淳朴的小山村,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责任编辑:甄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