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百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为各个团队成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绿谷·筑梦·寻访”实践小队在王各庄村走访过程中,团队成员们通过走进基层、走进生活、走进群众,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自然、感知社会、感悟知识。

一、有机农产品——诺亚农庄

诺亚农庄成立于2011年,位于北京市平谷区马昌营镇,占地1500亩。它是依托有机农业生产技术,专心从事天敌昆虫防治实验、有机蔬菜培育和24小时农宅对接服务的企业。诺亚农庄与中国农林科学院植保所天敌组,中国农大资源与环境学院均建立对口合作,运用规模化的高新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建设“物联网型有机自动化农庄”。同时,提供丰富的扩展服务,采摘,休闲体验,农场观光,并面向家庭特别开设儿童农学课堂、创意农场实验营、有机农场开放日等农学互动活动。

在去诺亚农庄实地调研时,“绿谷·筑梦·寻访”实践小队成员通过与农学院负责人以及王各庄村书记的交谈中,了解到王各庄村土地面积、地理位置与土壤条件都很适合有机蔬菜的种植,也有很多研究生在此处设立实验室以研究天敌,推动有机农产品的发展。通过走访诺亚农庄,实践小队学习了解了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对推进农业现代化有了深刻理解和感受,意识到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在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更在于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传统文化——盆窑技艺

王各庄村烧窑艺术历史悠久,传统的手工艺蕴含着龙山文化的底蕴,几百年来,一直保留着原始的制陶技术和古老的土窑生产工艺,并延续至今。王各庄村盆窑手艺一直是十里八乡之间所传唱的手艺,多以青灰色为主,外形设计美观大方,工艺性很强,在传承中又有创新,即保留了历史传统文化,又结合了现代美学元素,集传统与现代于一体,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而且也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在与民宿老板及村书记(盆窑第三代传承人)交流的过程中,实践小队对盆窑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了解到该项技艺所面对的问题与挑战。实践队员受益匪浅,该如何保护这项技艺也就成为了队员们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中一直在探究的问题,大家在探究中对于盆窑技艺的传承和创新都有了更新的理解。

三、便民利民——幸福晚年驿站

通过前期在王各庄村内的走访,实践小队发现村内老年人和幼童的人数居多,如何保障老人健康生活成为了小队此次调研的主要课题。因此,“绿谷·筑梦·寻访”实践小队对于王各庄村的幸福晚年驿站进行了深入走访。王各庄村幸福晚年驿站于三年前成立,部分基本服务还有待完善,但驿站以村内老年人的需求为重,工作人员为不方便出行的老年人或是残疾人提供送饭、理发等服务,也会定期去老年人和残疾人家里巡视探访。

实践队员们与驿站工作人员一起为老年人及残疾人送饭时,也体会到了这份看似简单工作的辛苦,更需要极大的耐心。正是因为有幸福晚年驿站工作人员的不断付出,才让老人们外出务工的子女更为安心,实践小队也将会在接下来的社会实践中继续为老年人及残疾人提供服务。

【实践感悟】

梁思婷

有幸参加“千人百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来到马昌营镇,在这里,我深切地体会到了马昌营人民的热情。我和另一位小伙伴前往井冈山研学后立刻入驻了村庄,并且当天下午就参加了由镇政府组织观看红色电影《井冈星火》的活动。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前往幸福晚年驿站,听工作人员讲述了一些基本工作,并且参与到其中为老年人或残障人士提供送饭等服务。通过入户调查我们对村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在入驻村庄以来,我们观看了红色电影,学习农产品知识,参观军事基地、帮助村里解决一些在我们能力范围内的问题等等。每天都很充实很愉快,也希望我们在最后的几天尽全力为这次实践画上圆满的句号。

纸上得来终觉浅,这次的社会实践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在实践中开阔了视野,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作为青年大学生,要有正确的三观,坚定的爱党爱国爱民,懂规矩、知敬畏,养成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谆谆嘱托。我也将继续奋斗,不负韶华,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让自己发光发热!

马婕妤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让我有机会深入农村,体会北方农村的民风民情,了解村民的生活情况,同时参加各种活动,认识了其他学校的同学。此外,我也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大学生同样有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要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王各庄村位于北京市平谷区,离北京市中心车程仅需一两个小时,村民大多是世代在此村庄居住,因此很多年轻人都会选择去市区工作,只有老人和幼童依旧住在村里。也有一些本村人会怀着乡愁回到家乡创业,例如王各庄村的民宿老板就选择回到村中搞文旅发展,为村中的产业发展、文化振兴不断做出努力。这让我意识到,我们不能总是纸上谈兵,更多的是要利用我们的专业优势,深入农村,就算以我们的力量尚且不能为村庄贡献很多,但也能了解需求,为村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坚定初心,付诸行动。

胡文瑞

从城市中的大学来到乡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令我感受十分的新奇。一下车就感受到这里的空气都与城区里不同,乡村的天空看起来更清澈。到达王各庄村后,我们首先与村干部进行了会面交流,使我明确地感受到了当地的民风十分简朴,村干部们很实在,对我们也很热情。

到来的第二天工作便开始了,我们旁听了村委开会、协助工作人员进行数据调查、走访村民,还去拜访了附近的企业,需要做的工作充实且不失有趣。我们先是拜访了村里的一些骨干成员,他们也都是侃侃而谈,和我们交流了许多,学习了不少在大学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之后我们又在村委会里协助进行了一些数据调查录入的工作,也间接地了解了村里的一些情况,其实村里的基础建设是十分的完善的,也见识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后面的几天我们做了一些入户的调查,调查了一些基础情况,听听老一辈人的故事,感受不一样的生活。

通过我们对前几天工作的经验总结认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需要去干实事,不能浮躁,不做无用功,做人做事要踏踏实实,将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延续下去。

郭子雯

我来到马昌营镇比较晚,刚开始还处于比较迷茫的阶段,在村书记帮助下,我跟随网格员们一起入户走访开展调研问卷,询问村民情况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顺便完成了村书记交给我的调查大庙的任务。在入户过程中,通过沟通我感受到大家的配合、热情与亲切。印象深刻的是汪奶奶的走访,她为我们讲了很多大庙的事情,对我们十分热情欢迎。最初我是有些怯懦的,但是汪奶奶的侃侃而谈为我们的工作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让我有了信心。在我们走的时候,奶奶一直目送我们离开直至看不见。

经过多次入户走访我感觉到要真正走入村民家中,才能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同时看到有些村民谈及问题时苦恼的样子,我心中有很多触动。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希望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不管事情大小,我想要做一些事情去帮助他们,增加我的责任感,不再是最初刚来时迷茫的模样。我们小队成员从最初的陌生到经历了一起工作、走访、排练、演出等,最后我们之间有了默契,队员都自觉分工并完成自己的任务,不计较工作量,一起努力、有质量地完成调研报告。很幸运也很感谢遇到了他们,在最后还要感谢村书记和老师对我们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