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峪口镇大学生社会暑期实践活动正火热进行。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农学院、浙江农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北京建筑大学的大学生深入峪口农村,或参与乡村建设,或直播助农,为平谷农业中关村高质量发展又添了一抹亮色。今天一起来看中国传媒大学“京喜AI上梨”实践小队在西营村的多彩生活~

“京喜AI上梨”实践小队,汇聚了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德语专业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五名大二学生。历时一个月的社会实践中,实践大学生充分发挥中国传媒大学的传媒优势,创新性地采用“AI+多平台”宣传策略,借助创意短视频、图文报道、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记录推广西营村的乡村文化、感人故事、智慧农业和特色农产,同时协助筹划“村晚”演出,吸引更多人关注乡村、走进乡村,为擦亮乡村名片贡献力量。

“AI+”

助力创意宣传

为提升宣传作品质量和创新性,大学生借助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多元化的媒体平台,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宣传盛宴。他们自主拍摄的系列“峪见西营”主题宣传视频,巧妙运用 了AI 配音、AI 配文、AI 翻译等 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极大地提升了宣传内容的创意水平和传播力度。

实践小队共剪辑视频10 条,其中长视频 6 条,短视频 4 条,涵盖了西营村的自然风光、大桃种植、农事活动、文化特色等多个方面,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富有感染力的叙事,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西营的独特魅力。

打造平台矩阵

构建宣传体系

为了进一步提升西营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践小队精心策划并开设了“峪见西营行”系列宣传账号,通过打造“峪见西营”“峪见乐趣”“村播切片”等特色分区,借助公众号、视频号、抖音、bilibili 等多平台优势,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矩阵。

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和受众喜好,他们还精心打造了“峪见西营”“峪见乐趣”“干饭周记”“村播切片”等特色系列分区,每个系列都聚焦于西营村的某一亮点或特色,通过多样化的内容呈现方式,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让更多人爱上魅力西营。截至目前,各平台累计更新发布视频共30 次。阅读播放总量达 1.62 万次,收获点赞 923 次,转发量469次。

策划“村晚”演出

展现文化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京喜AI上梨”实践小队在制作宣传作品之外,还协助筹办了“桃韵飘香 峪见未来”村晚。全程参与“村晚”的前期策划和台上表演。通过跨校合作,将创新思维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精心编排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这些演出不仅在“村晚”现场收到了一致好评,还在区级文艺汇演舞台上大放异彩,让更多人看到了峪口的文化魅力和大学生的青春活力。

实践心声

走进西营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满园的桃树和郁郁葱葱的田野。这里的自然风光令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通过实地走访和参与农事活动,我亲身体验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馈赠和农民的辛勤付出。这种亲近自然、融入乡村的体验,为我的大学生活添上了精彩缤纷的一页,待到桃花烂漫时,我们一定再会!(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张施烨)

在西营村,我亲眼见证了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巨大作用。未来果园里一系列高科技的应用,让我深刻认识到科技赋能农业的重要性,坚定了自己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决心。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我能力,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中国传媒大学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覃鋆)

这次实践活动不仅是对西营村的一次贡献,更是对我自身能力的一次锤炼。在实践中,我们小队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这个过程中我提升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这些宝贵的经历将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传媒大学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张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