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农,‘薯’写传奇”团队由来自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学系的五名本科生共同组建,成员横跨大一至大三各个年级。团队聚焦于平谷区夏各庄镇贤王庄村的甘薯产业,鉴于该村在甘薯种植领域远近闻名,他们致力于将现代农业科技融入其中,以期实现甘薯产量与品质的双重提升。
同时,他们亦将目光投向品牌建设,进一步弘扬贤王庄村独特的“一村一品”甘薯文化,使其不仅在当地享有盛誉,更能跨越地域界限,在全国范围内展现其独特魅力与深远影响,从而成为驱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新动力。故而秉持创新理念,勇于实践,为村民的产业和文化自信注入新活力,切实让每一位村民都能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与幸福。
实践课题研究成果
经过对贤王庄村田间地头的深入走访,在高大的玉米田中穿梭,利用先进的测亩设备,精确测量了不同作物的种植面积,并绘制了详尽的种植草图,以全面了解作物布局。通过细致测量和严谨记录,他们获得了大量宝贵数据,这些数据为全面深入地掌握村民种植甘薯的实际情况提供了重要依据。初步数据分析显示,相较于玉米,村民种植甘薯的数量较少,与花生种植面积基本持平。
针对这一现象,他们进行了深入探究。首先,受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村民们往往倾向于在熟悉的地块种植甘薯;其次,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存在不足,导致一些潜在适合种植甘薯的土地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此外,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突出,村民在种植决策时缺乏科学依据,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为了进一步深化研究,他们将搜集相关材料,对比往年与今年不同作物的种植面积,以期揭示更多有价值的规律和趋势。
4项乡村品牌活动成果
村课:知农大课堂
他们非常荣幸参加了在平谷区镇罗营镇湖畔耕读园主办的全区知农大课堂活动,与来自各个学校和不同专业的千名大学生齐聚一堂,共同参与这次盛会。他们一同聆听了中国农业大学吴桂琴博士的精彩演讲,她的演讲深入浅出,让他们对正确选择有了更深的理解。此外,他们还聆听了区政协委员隗合亮的讲解,他给他们讲述了糖葫芦的故事,这不仅让他们了解了平谷小吃的历史,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这次活动中,他们的团队成员还积极参与了“千人百村、绽放平谷”打卡活动,通过他们的努力宣传,让平谷的美丽得以展现,让平谷的魅力得以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平谷,爱上平谷。这次活动不仅让他们学到了很多农业知识,也让他们对平谷有了更深的了解,更让他们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他们通过入户调研,帮助村民撰写“慈孝家庭”申请表,并对面临生活困境的家庭伸出援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尽管他们的举措微不足道,但其中蕴含了对乡村深沉的情感与对困境家庭深切的关怀。还利用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帮助村委会工作人员学习、掌握村务管理中工作记录的整理工作。耐心直到他们编写目录及页码,并对整理完毕的材料进行打孔穿线处理,确保文档的整洁与规范。这些看似细微而繁琐的任务,实则构成了乡村治理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是他们为推动乡村发展所做出的积极贡献。
村播:助农大比拼
通过“以播代训”的方式,他们积极助力乡村妇女掌握直播技能。在抖音平台举办的直播活动中,他们以6小时的持续直播,成功吸引了978名观众的关注,并获得了1.8万次的点赞认可。尽管此次直播的销售金额仅为29.9元,但其背后的意义远非数字所能衡量。它标志着乡村妇女勇敢迈出了在新媒体领域探索的第一步,也是她们向更广阔市场进军的积极信号。
通过到平谷区国农港供销村播产业园采取“市集展卖”的形式,为此,他们提前进行了精心的规划并精心布置了直播展台。在展台上,他们展示了早凤王大桃、玫瑰香葡萄、红薯粉、红薯叶、红薯干等丰富的特色农产品,并为消费者提供了试吃服务。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让消费者亲身体验到了平谷地区优质的产品和美味的味道。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产品展销,更是一次传递乡村振兴热情和成果的过程。他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支持乡村振兴,共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他们的实践活动不局限于线下范畴,而是进一步拓展至线上领域。他们充分利用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社交媒体平台这一媒介,积极记录并分享他们在平谷实践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及深切感受。截至目前成功发布了64个视频作品,并收获了828次点赞与23491次观看。这些数据的背后,不仅映射出他们对乡村振兴事业的深厚情感,更彰显出他们对农业文化的崇高敬意。
村耕:务农大体验
在活动之余,他们积极投身于当地的农事活动,亲身感受了纯正的“村耕”生活。他们深入博士农场,与农民并肩劳作,切实领略了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他们精确测量了各类作物的种植面积,绘制了详尽的作物布局草图,同时也对甘薯苗进行了生长情况记录,这一过程不仅增强了他们对农业的直接认知,也让他们深入理解了作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以及农业管理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在农田之中,他们帮助村民采摘桃子,共享了丰收的喜悦。每一颗桃子都蕴含着农民的辛勤与付出,通过亲身参与,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农业生产的不易。他们的行动不仅为村民分担了劳动负担,也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农业的敬畏与尊重。
村晚:亲农大舞台
近日,他们走进贤王庄村敬老院,为老人们呈现了一场精心准备的节目。尽管歌声或许未达天籁之音,但老人们的脸上始终绽放着满足与幸福的笑容,现场洋溢着温馨和谐、欢声笑语的氛围。节目结束后,他们向爷爷奶奶们赠送了桃子等新鲜水果,在带给他们观赏节目的喜悦之余,也能品尝到生活的甜蜜与美好。
同时,他们积极投身于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促进文明实践的活动中。面对纯真无邪的孩子们,他们满怀激情地讲述了一系列引人入胜、寓意深刻的故事。这些故事如同启迪智慧的钥匙,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不仅传递了宝贵的知识,更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在他们稚嫩的心田里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这些富有意义的行动,为村民们的精神生活增添了斑斓的色彩。而他们自身,在给予与奉献的过程中,也收获了无尽的喜悦与成长,进一步加深了与村民之间的情感联系,为乡村的文明和谐与繁荣发展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助力推动学校与实践单位建立长效合作
为更好完成他们的实践课题,形成有价值可应用的调研成果,真正将论文写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大地上。他们教授多次深度参与指导,并与夏各庄镇多次沟通交流,夏各庄镇已明确与北京农学院达成合作意向,共同打造北京农学院乡村振兴驿站。该项目将整合科技小院、博士农场等优质资源,建设一个集北京农学院校外实验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通过此举,他们将进一步深入了解甘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共同探索并实践突破产品瓶颈的有效路径。
推动高大尚平谷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是夏各庄镇农村基层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专业技术人员少。建议在镇级增加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专业岗,在村级增加三支一扶农业技术人员专业岗,由政府发放工资,吸引更多的技术人才服务百姓,服务群众;
二是农村农业方面年轻人创业少,农业活力不足。建议实施鼓励年轻人到农村中创新创业的政策条例,吸引年轻人到夏各庄镇进行农业上的创新创业,带动农业发展。探索甘薯的深加工领域,如开发红薯糕点、红薯饮料等产品,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利用数字化营销手段,如社交媒体、电子商务平台等,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品牌建设,强化品牌故事的传播,以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并且结合贤王庄的生态农业优势,建议开发以甘薯为主题的文化体验活动,开展多元化的活动,以促进甘薯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是与科研院所、大中院校联系密切程度不够,实质性合作不多,对农业农村产业的支持不够。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制定一个与大中院校、科研院所进行长期的、规范的、有实质性工作内容的合作机制办法,吸引大中院校、科研院所到夏各庄镇进行科学研究、农业活动和人才培养活动,引进更具适应性的高产量、高抗性甘薯品种,以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措施,如合理轮作和病虫害防治,有望大幅度提升甘薯单产,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四是农村中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就业机会少,收入偏低。建议增加更多的有利于五十岁以上在村中居住的中老年人就业岗位,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他们较擅长的,可以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操作的项目,如种植优质鲜食甘薯、鲜食玉米,可增加老年人的就业机会和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