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环境管理日益精细化,垃圾分类已成为提升城市品质、促进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提升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执法工作,近日,石景山区古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带队,召集骨干执法人员走进鲁家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教育参观活动,实地探访垃圾分类背后的“秘密”。
“垃圾进入这里之后,并不会马上焚烧,而是需要在垃圾池内发酵5至7天,以提高燃烧热值,经过充分发酵后,再送进焚烧炉……”现场,大家跟随讲解员来到了垃圾发电车间。在这里的中央控制室,一个个小屏幕实时监控着垃圾从进入垃圾池、投入焚烧炉到燃烧的全过程。显示屏上,4台焚烧炉的炉内温度、烟气含量等数据也都一目了然。
活动中,讲解员通过视频、实地参观相结合的方式,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生活垃圾处理、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等项目的工艺流程。还通过模拟演示,直观感受到了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实际效果,拓宽了大家对于垃圾分类与垃圾处理工作的视野与思路。
据悉,为落细落实垃圾分类工作,长期以来,古城街道持续做好三道“加法”,通过“参观+交流”“劝导+检查”“联动+融合”,多元化做实宣传,常态化推进分类,创新化源头减量,巩固辖区垃圾分类成效。
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对辖区社区、餐饮酒店、在建工地等开展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通过查看现场、翻阅台账等方式,对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配置标识、清运去处等各个环节进行执法检查。
检查过程中,执法队员针对餐饮企业日常垃圾分类记录进行检查,对于存在问题的企业,约谈相关负责人,要求餐饮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各企业要设置垃圾分类责任人、专员等,日常做到多提醒、勤记录,有效提升餐饮企业垃圾分类的管理水平。
此外,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城管开放日”等载体,通过讲解《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发放宣传册、举办趣味有奖竞答等形式,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社区、楼宇等宣传活动,向学生、居民及企业商户宣传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法规、普及投放知识,教育引导自觉垃圾分类,做到正确投放。
接下来,古城街道将持续以三道“加法”为抓手,推进垃圾分类专项检查工作,同时抓好社区和餐饮企业垃圾分类薄弱环节和精准节点,共同营造舒适整洁的人居环境。
供稿:古城街道
来源:石景山区创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