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上随处可见的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起起落落的飞机,鳞次栉比的现代制造业工厂……在这里,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新兴产业强健筋骨,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作为首都重点平原新城,顺义区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活力,正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高地。

三大创新型产业集群

依托坚实的制造业基础,顺义区紧抓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契机,布局推进30项重点任务、53个重点项目,着力培育新能源智能汽车、第三代半导体、航空航天三大创新产业集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理想汽车北京绿色智能制造基地。

顺义区推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2024年,理想汽车顺义工厂成功下线纯电车型MEGA,北京奔驰顺义工厂顺利引入高端新车型,北京现代出口整车达到4.7万辆以上,北汽越野车上市首款增程车型BJ60雷霆。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也顺利开园,千亿级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正在顺义区形成。

国家级第三代半导体联合创新孵化中心建在顺义,先后引入了泰科天润、特思迪、国联万众、科华微电子等产业链重点企业,形成了从装备到材料、芯片、模组、封装检测及下游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布局。

国航客运航班。

以北京航空产业园和航天产业园为牵引,顺义区聚焦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发力复合材料与机载系统,强化航空高级别维修、航天技术民用转化、北斗导航位置服务,航空装备配套产业成功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培育新质生产力

顺应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顺义区聚焦医药健康、数字经济、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

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北京安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024年11月,北京韩美综合基地项目开工,助推区域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目前,顺义区医药健康产业涵盖医药研发、生产、服务及贸易全产业链条。

北京北一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外景。

智能装备产业聚集了数控机床、机器人、精密仪器等110家企业。数控机床领域链主企业通用技术集团在顺义布局落地,民营骨干企业博鲁斯潘完成上规纳统、改造投产。

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作用明显。依托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平台,集聚福通互联、天地图等30余家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企业,中科星图、正元地信、恒宇信通、中国航信、中技克美5家北斗企业成功上市。

科技创新成果显著

作为制造业大区,顺义区把科技成果转化当作重要一环,推动顺义制造走向了顺义“智造”。

北京酷捷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致力于解决5G手机及其他消费电子产品散热瓶颈问题,已经开发出了0.25毫米超薄不锈钢均热板,目前开始量产。

埃米空间外景。

酷捷科技是埃米空间在孵企业。埃米空间作为“新材料早期创业投资合伙人”,为其提供了多层面、不同阶段的赋能与创业指导服务。作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埃米空间孵化企业达61家。截至目前,顺义区共有国家级孵化器1家,市级标杆孵化器3家,市级孵化器6家,区级孵化器10家。全区拥有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85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1900家,6家企业5项科技成果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北京市外资研发中心:尼得科压缩机(北京)有限公司。

2024年,顺义区持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能力,承接“三城”科技成果140项、同比增长18%,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44亿元、同比增长87%。设立总规模100亿元首期10亿元的区级投资引导基金,助力优质项目落地发展。设立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创新联合基金,支持35个基础研究项目。新增市级外资研发中心4家,大中型重点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2%、排名全市第二。

顺义区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