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下午,顺义区文化中心大剧院内掌声雷动,大型红色原创评剧《碧血兰馨》在这里完成了首演,用评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带领观众穿越回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共同致敬不屈的英雄魂。
评剧《碧血兰馨》演出现场。
舞台见初心:一折评剧还原英雄本色
随着幕布缓缓拉开,抗日战争时期的乡村场景在舞台上鲜活呈现。
演出现场。
剧目根据顺义区天竺镇喇苏营村张淑兰(剧中化名:张馨兰)的真实事迹改编。饰演主角张馨兰的是国家一级演员赵继兰,一开口便惊艳全场,她用婉转又坚毅的唱腔,将这位顺义本地女英雄的故事娓娓道来。从“豆选”当选村干部时的郑重承诺,到带领乡亲们做军鞋、筹军粮的忙碌身影;从儿子牺牲时的痛彻心扉,到面对酷刑仍死守物资秘密的钢铁意志……剧中每一个细节都直击人心,传统评剧的唱腔韵味与革命故事的热血情怀碰撞,让观众沉浸式感受英雄的家国情怀。
观众说感动:这是最生动的历史课
演出共分8个篇章,时长两个小时。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仍沉浸在剧情中久久不愿离场。
现场观众沉浸在演出中。
孙佑刚是土生土长的顺义人,他擦着眼泪说:“今天看到张淑兰的事迹在舞台上被演员们生动地演绎出来,就像回到了那个年代。这些英雄为我们付出太多,我们永远不能忘啊!”
年轻观众张子涵是第一次看评剧,她告诉记者:“本来是陪长辈来看的,结果自己全程被吸引,演员们的表演很有感染力。通过这部剧,我更深刻地理解了革命先辈的不易,这比课本上的文字更能打动人心。”
来自西城区的观众于新也深受感动,她说:“虽然我不是顺义人,但张淑兰这样的英雄故事让我特别感动,她身上的坚韧和担当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传统评剧能把红色故事讲得这么精彩,真的很了不起。”
幕后有担当:用艺术传承红色基因
“看到观众的掌声,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所有的辛苦都值了!”评剧《碧血兰馨》出品人、顺义区戏剧家协会主席、北京市凤翔艺术团团长宇文瑞娥声音里带着激动。
排练照。
为了真实还原张淑兰的事迹,自2024年起,团队多次走访天竺镇喇苏营村收集一手史料,仅剧本就打磨了6稿。“我们不仅要还原历史,更要让英雄的精神通过评剧艺术传承下去。在创作中,我们在保留评剧传统韵味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舞台元素,就是希望能让更多年轻观众接受和喜欢。”宇文瑞娥表示。
《碧血兰馨》是顺义区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精心创作的原创剧目,由顺义区文联、顺义区戏剧家协会、北京市凤翔艺术团联合打造。接下来,这部剧将在顺义区及全市多地进行巡演,让更多人通过舞台艺术感受历史温度,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继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