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垃圾分类新条例》出台以来,光明街道将垃圾分类工作贯穿于创城、物管会等重点工作始终,采取多种措施,保证垃圾分类工作正常运行。
一是着手落实制度建设。 5月份《条例》出台后,光明街道立即按区级指挥部要求,成立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指挥部。制定工作方案及工作制度,深刻落实执行垃圾分类工作。
二是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组织辖区内各社区共举办大小宣传活动500余次;在各社区悬挂垃圾分类宣传条幅60余条;各小区、各企事业单位张贴宣传画共计3000余张;发放给各企事业单位《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2000余本;结合疫情,在各社区主要路口为居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单5万余份,入户上门发放宣传单5万余份,为居民发放垃圾袋10万余份。
三是完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一方面,从垃圾清运合同入手,联系区环卫中心,组织辖区内23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89家餐饮企业单位签订厨余垃圾、餐厨垃圾运输及废弃油脂回收等合同,规范合同管理秩序。另一方面,从桶站基础设施入手,联合区城市管理委更新辖区内166组垃圾桶站,为所有无物业小区配备垃圾桶站棚架、公示牌,为各小区制作垃圾桶新标识1000余个。
四是协调解决桶站人员值守难题。由于光明街道辖区老旧小区多,人口较为集中,小区内垃圾桶站点多,因此人员值守一直是个棘手难题。街道多次约谈物业公司,共同协商,对滨河2个小区、裕龙7个小区实现撤桶并站58处。桶站集中管理,规范居民分类投放,切实减轻了物业公司安排桶站人员值守的压力。
五是全面推广厨余垃圾桶安装“破袋神器”。光明街道在东兴二社区试点安装“破袋神器”,一经推出,就赢得了居民的认可。街道陆续在金汉绿港、东兴、裕龙等片区全面推广,落实安装“破袋神器”,走在了顺义区的前列。
接下来,街道将加大资金投入,为各小区更新配置分类垃圾桶和桶站棚架围栏,完善桶站规范化建设,力争在9月底前,桶站达标率达到100%。同时,继续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发动辖区青年团员、在职党员志愿者参与居住小区垃圾分类桶站值守志愿服务,攻克桶站值守难关。
(责任编辑:甄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