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以外的通州区辖区称为城市副中心拓展区。近日,《北京城市副中心拓展区规划(2021年-2035年)》草案在市规自委网站公示,听取公众意见。规划范围总面积约751平方公里,由亦庄新城(通州部分)和9个乡镇组成。根据规划,副中心拓展区要建立创新驱动、众星拱月、以城带乡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建设成为首都新型城镇化典范地区。
发展规模
拓展区规划由市规自委会同副中心管委会、通州区政府组织编制,是实施副中心控规的重要补充,也是指导拓展区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规划明确,作为城市副中心的重要补充和支撑,拓展区要着力发挥一体发展和服务保障作用,以城市副中心和亦庄新城(通州部分)为引领,辐射带动拓展区乡镇产业升级发展,推进中心城区产业梯度转移,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的承接能力。
立足副中心高质量发展要求,拓展区要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减量发展,提高质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合理确定城乡发展规模。到2035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0%,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9.9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18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56.4平方公里;拓展区常住人口规模约75万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约185平方公里,其中战略留白约30平方公里;城乡建设用地建筑规模约1.12亿平方米以内。
规划提出要全面提升整体拓展区建设水平,将“副中心质量”向拓展区延伸。到2035年,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平方米,集中建设区道路网密度8公里/平方公里,绿色出行比例80%,可再生能源供热比重25%,供电可靠率99.995%。
特色小镇
拓展区规划涉及宋庄、潞城、张家湾、台湖等9个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宋庄镇聚焦艺术创意、综合服务、国际交往和生态休闲产业,要建设文化特色鲜明、文化产业先进、文化服务发达的艺术创意小城镇;潞城镇围绕行政办公功能建设智库集聚区,打造生态智慧小城镇;张家湾镇推动文化休闲旅游、创意休闲农业、商务服务互融互促发展,突出自然水网特色和古镇形象,打造充满文化底蕴与生态特色的文化休闲小城镇;台湖镇建设演艺主题与创意文化集聚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历史文脉与生态环境相得益彰的演艺文化小城镇。
马驹桥镇要加强东部乡镇地区与西部亦庄新城之间的科技、人才要素对接,建设生态优先、文化多元、配套完备、智慧宜居的科技服务小城镇;西集镇要以国家网安园建设为契机,建设集观光旅游、生态休闲、生态办公、养生度假功能为一体的生态休闲小城镇;漷县镇要传承漷县古城和运河文化,建设成为以特色运河文化休闲度假、国际一流健康服务为主要功能的文化健康小城镇;于家务乡要建设科技农业小城镇,发挥种业研发、高端种籽繁育核心特色;永乐店近期要做好德仁务组团的预留和管控,远期发挥京津冀桥头堡区位优势,打造永乐店新市镇。
拓展区城乡风貌要突出平原林地田园风光,形成大气舒展的空间特色,实现城绿融合布局。小城镇、新市镇、乡村风貌设计注重与自然河道水网、田园风光、历史文化资源相协调、相融合,打造层次分明、疏密有致的城乡空间形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提升基础设施配置标准,改善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绿色空间
在空间形态上,拓展区要建设高质量的大尺度绿色空间,并围绕绿色空间布局城镇建设组团,塑造水绿交融、田园镶嵌、城镇村融合的发展格局,形成以副中心为统领,众星拱月、相得益彰的城乡空间秩序。
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两水、两楔、一环、多廊、多田”的绿色空间。“两水”指潮白河、北运河两条河流水系生态走廊,“两楔”指通顺、通亦楔形廊道(通州部分),“一环”为城市副中心周边的环城绿色休闲游憩环,“多廊”串联水、林、田等生态基质斑块的生态廊道,“多田”指依托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区,构建多处农田生态空间。
同时对林田集中引导。以耕地集中连片保护为目标,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区,其中万亩级6个,千亩级55个,引导差异化发展;划定生态与景观兼顾的林地空间集中优化连片区,万亩级14个,千亩级28个,打通重要生态廊道和关键节点,增强人民绿色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产业发展上,拓展区要发挥副中心、亦庄新城辐射带动作用,依托“两区”政策优势,把握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创建契机,构建以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全域协同功能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