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新发展阶段做好城市工作的战略举措。北京城市副中心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形势下,积极探索老旧小区改造、存量工业用地转型升级等城市更新工作,推进空间功能布局优化。通过升级改造和有机更新,老房子住出了新感觉,闲置的工业老厂房“蝶变”获新生,城市环境更宜居,为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中仓街道北小园小区经过改造,让老邻居住上了“新”房子,小区内处处散发着“新”活力
红瓦黄漆、仿砖质感,走进中仓街道北小园小区,整齐划一的建筑立面、干净明亮的落地窗、彩色的健身步道、有序停放的车辆,一点儿也看不出它的真实楼龄已近30年。
时间拨回至3年前,那时候的北小园还是一个楼体老化、节能保温未达标、楼顶漏水、上下水管滴漏堵塞、公共设施陈旧、私搭乱建问题严重,存在不少安全隐患的小区。直至2020年7月,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启动后,中仓街道通过“吹哨”区内多个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开展综合整治,经过一年多的改造,老邻居住上了“新”房子,小区内处处散发着“新”活力。“施工队给我们做了屋顶防水、划上停车位,环境更是整洁又美观,完全是现代化新小区的样子,安全更幸福!”说起小区里喜人的变化,围坐在一起聊家常的居民们根本停不下来。
“在每一步实施改造过程中,都有居民参与,大家积极提出意见建议,大大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中仓街道白将军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利介绍,老旧小区在改造过程中,创新“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成立了通知宣传组、意见征集组、秩序引导组、矛盾调解组、文明施工组、质量监督组以及志愿服务队的“6组1队”居民组织,充分尊重居民意见,让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治。例如2号楼在改造时,多数居民想保留阳台欧式风格的罗马柱,社区得知需求后,与设计方、施工方积极对接,保留了这一特色。小区环形健康漫步道在最初规划时,也涉及到一段会从4、5号居民楼前穿越的路径,了解到多数一层居民为老年人,需要安静的休息环境后,改造团队也将漫步道改到了楼体东西两侧。
细致的改造让居民的生活有了最直观的变化。“十三五”以来,通州区22个老旧小区已完成改造,33个老旧小区正在实施中,另外20个老旧小区计划2023年实现开工。建成后,不仅群众的生活品质可以得到显著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可感可及。
除了全方位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进程,五年来,城市副中心高水平落实副中心控规,加快“腾笼换鸟”,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北人集团高大的老旧厂房经过改造,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在最大化保留厂区原有工业风貌,延续场地记忆和历史脉络的同时,按照绿色建筑二星标准改造提升厂房建筑,采用新能源技术实现最大限度的低碳环保;原北泡轻钢厂区的夹芯板车间华丽转身,变为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以“不拆真,不做旧”的理念,完整保留了原有内部空间结构,表达了对张家湾工业历史的尊重;台湖演艺小镇首个利旧改造项目台湖图书城,有效盘活土地资源,突出“创”与“展”两大要素,与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等项目形成联动,增加小镇活力。
“按照‘实施一批、推动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原则,城市副中心正将城市更新各类型项目多点、多面、多项进行启动和推进,通过利旧提质增效,使城市更新成为副中心发展的新动力和新引擎。”区重大项目协调服务中心协调一科科长李扬表示,目前,城市副中心建立了第二批城市更新项目储备库,共计187个项目,涵盖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危旧楼房改建、老旧楼宇与传统商圈升级改造、低效产业园腾笼换鸟和老旧厂房改造、城镇棚户区更新改造、南大街平房(院落)更新项目、家园中心建设(区级新增)和公共空间提升(区级新增)8个类型。同时,建立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更新2022年拟实施(示范)项目清单,涵盖72个拟实施项目和6个示范项目。目前各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