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通州大力推广高效节水器具,城区家庭每户每年平均减少水费支出31元。到2025年,城市副中心节水型社区(村庄)将达到50%。
3月起,《北京市节水条例》正式施行。条例重点从明确节水工作原则和政府职责、推动全社会共同节水等方面作出规定。
从通州区节水事务中心了解到,早在2016年,通州区就开始推广高效节水器具。目前,通州城区节水器具普及率在99%以上。据统计,节水器具推广后通州每年能节约用水70余万立方米。按现行水价计算,居民家庭可节约水费支出305万元,折合每户每年平均减少水费支出31元。
此外,截至2022年年底,通州区管市属事业单位100%完成节水型单位创建。区级党政机关90%完成创建。按照规划,“十四五”期间,通州区将通过机关引领、教育引导、开展节水改造等方式,推动全社会形成节水型生活方式。到2025年,区级党政机关全部建成节水型单位,80%普通高等学校建成节水型高校,节水型社区(村庄)覆盖率达到50%。
通州区还大力推动节水型绿化建设,不断推进再生水利用。
在平原造林中,通州区建设了小微湿地、集雨坑和植草沟等设施,可集蓄雨水浇灌。同时,通过加大节水集雨型公园绿地建设,对东郊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湿地利用再生水进行生态补水,确保灌溉用水充足。“在造林营林工程和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明确规定严禁打井取用地下水,尽量使用再生水、雨洪水和河湖水。”区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有30多处公园使用再生水灌溉,面积达1300多公顷。
同时,通州区加大再生水利用。2022年,通州区再生水利用量约1337.93万吨,主要应用于景观用水、工业用水、园林绿化等。计划到2025年,年再生水利用量增加至2000万吨,持续用来扩大无水河湖再生水生态补水,增加城市水面面积和水美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