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永顺镇历史悠久,由城关镇发展而来,雄踞千年京杭大运河头,享有“京东第一镇”的美誉。永顺镇党委副书记赵程红近日表示,永顺镇近年来积极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格局,紧扣“七有”“五性”要求,探索构建“永顺幸福+”基层治理模式,不断增强内生动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永顺幸福+”基层治理创新品牌,以人民幸福为出发点,以基层治理为落脚点,构建党建引领“三多三共三服务”治理体系,即通过整合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志愿服务资源,形成多方参与、多网融合、多措并举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如今,永顺镇碧水蓝天,美丽的温榆河畔、通惠河畔、小中河畔,荡漾在清清河水之中的,除了美景,还有居民们欢畅的笑脸。“永顺幸福+”基层治理模式是永顺镇推动基层治理创新,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一次实践探索。
提升精度,培育新型基层治理架构
永顺镇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西北部,辖区面积19.39平方公里,现辖11个村和10个社区,常住人口11.94万人,老旧小区多,人口密度较大,且流动人口、居民村民混居,人口结构错综复杂,如何做好精细化管理是摆在永顺镇面前的一大难题。
“不断深化‘接诉即办+网格化管理’机制,努力推进‘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延伸,是我们的工作法则。”赵程红介绍。
在镇党委的带领下,永顺镇实施“多网融合”,科学精准划分12个大网格片区154个网格单元,构建“网格长—网格员—信息员”管理体系,建立纵向联动、横向配合的城市精细化管理基本单元,各项职责精准落到网格单元,打通基层治理脉络,形成村居主导、网格员主责、居民参与、第三方考核、政府监督管理的闭环管理模式,做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居,主动、高效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有力推动诉求提质降量。
疫情防控期间,网格员配合村居全面排查、管控到格、落实到人。与居家人员建立点对点联系,保障居家人员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督促落实居家管控的有关要求,确保网格排查跑在大数据前面,让网格作用最大化,为防疫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2年底,在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阶段,永顺镇成功走出了一条特色基层治理路径。“今年永顺镇将打造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用信息化手段为网格赋能,力争成为副中心一张网统筹、一盘棋调处、一站式受理、一体化解决的治理典范。”赵程红说。
延伸深度,筑牢基层治理强大根基
为适应副中心建设新形势,永顺镇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推动“品质永顺”建设,始终围绕高质量发展做文章,不断加大主动治理力度,提升基层治理深度。
近年来,永顺镇主动治理一系列民生问题。按照“集中拆除+持续治理”相结合的模式,全力创建“无违建乡镇”,拆除镇域内违建260余万平方米,统筹利用疏解腾退空间,打造诸多小微绿色、街角公园,如刘庄公园、永顺城市公园、西马庄公园“花海”等一系列高品质绿色休闲空间,全面推进老城换新颜;深入推动城市更新和功能织补,结合群众反映集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成乔庄村、王家场村、西潞苑等6个小区、11个用水单位的自备井改造;对龙旺庄小区、上潞园小区实施了配电设施改造;完成了15个老旧小区的天然气置换和1251个点位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建成8家养老驿站和1家养老助餐点;增设电动车充电口4300余个,实现了小区全覆盖;实施完成小区内污水设施改造、道路维修、绿化、停车场建设等80余个“微改造”“微提升”项目;精细化整治提升背街小巷35条,2条背街小巷获评“首都最美街巷”,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明显提升。永顺镇十次获得“首都文明乡镇”称号。
以永顺中街为例,早年间全长约484米的道路存在违建占道、路面不平、绿化缺失等多种问题,周边小区居民缺少休憩空间。永顺镇政府从拆违入手,利用违建拆除后的空间,打造口袋公园,设计了出入口广场、廊架休息区、儿童游乐区、运动健身区和两个休憩区6个功能分区,力求为周边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经过此次改造,曾经的“违建一条街”摇身一变成了永顺怡园,新增的长椅、健身器材,玻璃印花小品上印制的玫瑰图案与路旁的民政局婚姻登记中心相呼应,寓意有情人终成眷属。“不少新人领完证都爱来玫瑰画廊下合影打卡,这里成为年轻人大力追捧的网红打卡地。”赵程红说。
传递温度,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永顺镇围绕“永顺幸福+”基层治理创新品牌,衍生出了“工人有力量”“青春放光彩”“巾帼绽芳华”等一系列子品牌,号召全镇党员做“百姓贴心人”,号召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和群团组织做“永顺娘家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一句“娘家人来了”,一个新生事物在居民心中扎下了根。永顺东里社区成立于2020年9月17日,包括8个小区,其中3个为商品房小区,5个为家属院,共2118户4200余人。管辖小区多为老旧小区,历史遗留问题多、情况较为复杂。永顺东里社区创新打造“家里说事儿”议事协商机制,打开了新社区治理工作的一扇大门。为广大居民搭建了一个说话、诉苦、讲理的平台,为社区听取居民心声、解决居民问题提供了更加畅通的渠道,有效化解了社区基层的各类矛盾,切实解决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和居民之间的关系,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党建引领,携手共建和谐社区”是家庭会客厅的主导思想,设立会客厅,旨在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搭建一个平台,让居民有地方说自己的事儿、议自己的事儿、定自己的事儿,充分调动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摒弃“社区说了算、社区拍板决定”的旧模式,社区的会客厅随时为居民打开着,居民逐步树立了“社区是我家,服务你我他;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意识,成功创建居民与社区、居委会、物管会、物业、网格、社会组织等各方共商共议、共同治理社区的新模式。截至目前,永顺东里社区通过“家里说事儿”议事协商机制,解决了包括粮食局家属院煤气使用问题,电动车充电桩问题,劳动局家属院快递柜问题,农商行家属院休闲座椅等在内的众多问题,充分发挥了社区“微治理”效能,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为今后向居民提供更加精准化、精细化的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永顺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工作作风从“群众找上门”转变为“上门找群众”。2022年成立了永顺镇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最大限度地方便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低成本、高效率、能实质性解决问题的“一站式”调解服务,真正践行了“办好群众身边事,当好百姓娘家人”的服务宗旨。
赵程红表示,永顺镇将牢牢把握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各项重点工作,凝心聚力、笃行不怠、主动作为、迎难而上,通过聚焦党的建设、综合治理、城市管理,不断补短板、优服务、提品质,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永顺模式,交出永顺答卷,传递永顺温度,共享永顺幸福,在推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中作出永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