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180个停车位,对于一个拥有近2700户居民的大型居住小区来说,增加的绝对数量并不算多。但是老旧小区先天条件不足,挖潜资源、新增车位就如同“螺蛳壳里做道场”,实属不易。为了这新增的180个停车位,前不久居民还特地给社区送来了锦旗。
这事儿发生在通州区杨庄街道、已建成20多年的新华联家园南区小区。这180个停车位到底是怎么“抠”出来的?记者走进小区一探究竟。
小区底商前车位错时共享
新华联家园南区小区位于广渠路南侧,2000年刚建成的时候,绿荫环绕、喷泉流水,是居民眼中的“金牌小区”。但是经过20多年发展,小区公共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其中停车位不足尤为突出。数据显示,小区登记车辆达2161辆,而停车位只有938个。小区内人车混行、占绿地停车等乱象频发,长此以往,势必会引发其他矛盾。
2022年8月,居民关于停车位的诉求到达顶峰。“当时,小区外的路侧车位开始收费,不少居民以及在底商消费的客人,甚至还有坐地铁上班的上班族,都将车停进了收费便宜的小区里。”新华联家园南区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洪娟说,“一下子涌进来这么多车,让原本就不足的停车位更加紧张。加上物业对停车碾压绿化带、侵占消防通道等不文明停车行为管理‘不硬气’,时常引发矛盾纠纷,解决停车难成了当务之急。”
思来想去,社区想出的第一招,就是把现有资源合理利用起来。经过与物业协商,社区首先将北门两侧底商门前的空间重新规划,通过合理划线一下子增加了80个车位。底商车位白天供商户使用,晚上再换成居民停车,错时共享,获得了商户和居民的一致认可。
调整绿化带为停车增空间
小区外面的停车位增加了,但是小区内部仍是老样子,想要缓解停车难,必须得更进一步挖潜。面对居民期待的眼神,杨庄街道负责人带领工作人员加快了脚步,与社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智库专家等一起在小区里实地勘察路线、记录点位、访谈居民,并选取白天、夜间、工作日与节假日等不同时段反复勘查,为后期制定方案奠定坚实基础。
在不同层面开展的调度会、协调会、研讨会上,工作人员还反复征求居民意见。针对居民提出的建议,街道、社区以“吹哨报到”等形式,邀请通州区发改委、区园林局、区城管委、区住建委等职能部门开展联合“会诊”。最终,在确保消防通道保持畅通的前提下,社区提出了内迁绿化带扩宽主路的解决方案。该方案经过业主表决,以75%的参与率和80%的同意率的绝对优势通过。
方案通过后,杨庄街道下大力气推动实施,通过向区发改委申报小微工程改造项目,运用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利用“街道红色物业联盟”调动物业支持等,筹集到了80万元宝贵的改造经费。改造项目于今年8月份完工,小区内部由此又新增了100个车位。
刘洪娟带着记者来到40号楼前,只见楼前的人行步道新旧地砖的颜色有显著的差别。“您瞧这3排红色的新砖一共75厘米,就是通过调整绿化带‘抠’出来的宽度。这样主路两侧分别‘吃’下75厘米,道路就拓宽了1.5米,两侧不仅都能停车,中间还保留了消防通道,往来车辆的剐蹭现象也没有了。”见到有记者前来采访,居民李庆华也兴奋地谈起了切身感受,“人行步道向两侧延伸以后,过去挡在路中间的大树也换到了路侧,走在便道上又舒服又安全,再也不用和机动车抢道了。”
巧划线又多“挤”出4个车位
创新不止于此,社区在改造过程中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调整方案,进一步挖潜停车资源。在3号楼前,全新施划的12个斜向车位,特别受居民欢迎。
“其实这片空地最初只规划了8个斜向车位,但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团队给我们提了意见,说是规划的停车位倾斜角度小,没能合理利用空间。”刘洪娟介绍,“后来经过反复测量设计,我们对方案进行了优化,最终把车位的倾斜角度从45度增加到60度,停车位的前部空间增加了大约50厘米,这样以纵向空间换取横向空间,3号楼前又多‘挖’出了4个车位。”
不过,社区的停车改造并非一帆风顺。改造过程中,小区里一直存在诸如新增停车位靠近居民楼影响住户隐私等不同意见。为此,社区积极组织业主中的党员代表、退休干部、楼门长等讲政策、做调解,引导居民换位思考,达成共识,最终赢得了多数居民的赞同和支持。项目改造完工后,大量“点赞”纷至沓来,社区“两委”也收到了居民送来的感谢信、锦旗。刘洪娟直言:“经过这次停车改造,居民与物业、社区增进了理解,社区邻里凝聚力大大增强,大伙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杨庄街道办事处主任李永海介绍,杨庄地区规划建设较早,老旧小区居民多,居住人口密集,停车难是辖区诉求较集中的问题之一。在全区开展主题教育、“三大三强”活动、深化基层治理工作的指引下,街道直面停车难这个共性问题,在新华联家园南区小区综合施策,啃“硬骨头”,取得了积极成效。接下来,街道将把这里形成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向其他小区推广复制,不断挖潜辖区停车资源,为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