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当天,由区园林绿化局、张家湾镇政府主办的通州区生物多样性日活动在张家湾镇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解锁生物密码探秘多样之美”,通过成果展示、科普体验等环节,全面呈现通州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

活动现场,与会嘉宾参观了张家湾园林科技小院,通过观看通州区的浮游动植物图片以及各地区发现的昆虫标本等形式,近距离了解生态监测技术和科研成果。

来自张家湾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在现场老师的指导下,亲手操作显微镜观察花粉的结构,学习植物知识并制作标本,培育自己心仪的植物“小瓶”。科技小院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们欢呼雀跃,好奇地穿梭在一间间实验室里。“我制作了油松样本,学习到植物对我们生活非常重要,它可以把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让我们身边的环境更加美好!”五年级2班的姚金宸兴奋地说。

据了解,目前,通州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4.19%,城市绿化覆盖率达53.6%,全区成立10家新型集体林场,平原生态林养护经营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实现生态效益增值。近年来,通州区物种多样性显著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强,保护监测体系全面构建。

“通州区坚持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服务国家生态战略的重要抓手。”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高琼表示,通州区以“科技赋能、协同治理、全民参与”为核心,未来将依托“一河两岸”京津冀协同机制,推进潮白河流域生态廊道建设与栖息地连通性修复,深化红外相机、声纹识别、遥感等技术应用,建设智慧监测体系,提升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稳定性。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总工程师袁士保说,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中之重,通州区展现出了生态治理中的担当与作为,集体林场、科技小院、智慧树系统等园林绿化智慧设备体现了城市副中心的标准,为全市作出了示范,希望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开创首都生态文明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