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驳的船票诉说漕运故事,肃穆的碑刻铭记忠烈丹心。记者昨天获悉,伴随“九达天衢”的千年河声,“2025大运河文化阅读行”德州站在德州市会展中心举行。活动以“运承原真·文栖安德”为主题,聚焦运河物证叙事与颜真卿精神传承,通过文化座谈、运河长卷钤印、文创市集、全民短视频共创四大板块,开启一场贯通古今的文明对话。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文旅局指导,首都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德州市文旅局局长柳骁表示,德州始终以敬畏之心守护运河遗产,坚持以创新之举对运河故道、古码头等进行系统性修缮,让“旧河换新颜”,随着2022年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实现全线通水,大运河德州段沿岸现已形成“春赏花海、夏游碧波、秋品丰收、冬观灯影”的全季旅游路线。

现场,一幅山水长卷徐徐铺展,将千里运河的壮阔气象与人文精粹,尽收于一轴之间。画卷上随文旅行程依次点亮的城市,正是“2025大运河文化阅读行”的足迹所至。每一座城的人文地标、文化遗产,都因这条母亲河,而血脉交融、荣光共生。长卷如丝带,串联起“2025大运河文化阅读行”一路走来的城市记忆:从绍兴纤道上镌刻的岁月石痕,到淮安流淌的西游神话,再到郑州“天地之中”的浩荡气魄,此刻行至德州“九达天衢”的漕运传奇。

触摸“运河心跳”,大运河德州段宛如“流动的史诗”,它承载着漕运喧嚣、市井烟火,回荡着文人吟咏,更烙印着颜真卿的忠烈风骨。依托大运河漕运咽喉的独特地位,德州自古便是“九达天衢”的商贸辐辏之地。

德州市政协文化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王德胜,以源自运河脉络的“物证”——民国德县兵工厂铭牌、铜墨盒及明代邢侗《德州户部司庾使者题名记》石碑,开启了尘封的运河记忆。他提出,这些物件是昔日漕运枢纽繁华与烟火气的“无声证言”,并概括道:“德州,因漕置仓,因仓设卫,因卫筑城,因城兴市。”而历代文人墨客的吟咏,更将德州运河流淌成一座城的独特意境。

著名媒体人敬一丹携新作《走过》来到德州,以“行走阅读”传递人文温度,笑说此行圆了她此前一直未睹大运河山东段的遗憾。敬一丹重温了纪录片《话说运河》的经典解说词:“阳刚的一撇是万里长城,阴柔的一捺是京杭运河,这才是一个顶天立地、有血气、有温情的中国人。”座谈中,敬一丹聚焦博物馆的力量,强调每个城市都应建立有自身“态度”的博物馆,记录文化血脉,生动讲述运河作为“生活母体”的故事。她进而呼吁:善用便捷传播与专业内容,助力年轻一代跨越时空,与这份厚重的历史相遇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