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实现垃圾源头可溯、精准计量和终端远程可视化监管,朝阳区近一半的生活垃圾实现回收利用……5月25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三周年暨朝阳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在日坛公园举办,朝阳区亮出垃圾分类三周年“成绩单”。

活动现场,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创意鼓舞和趣味时装秀等节目表达了朝阳群众支持分类、参与分类的热情。现场设置了科普展示区、手工互动区和游戏问答区,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强化垃圾分类意识。活动中,对2022年北京市第二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村)及朝阳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单位进行了表彰。

3年来,朝阳区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达到98%以上,厨余分出率持续保持18%以上,生活垃圾回收率达到45%。246个小区(村)、38座商务楼宇、729家单位分别荣获北京市示范小区(村)、示范商务楼宇、示范单位称号。

朝阳区2000多个居民小区均按照“四有三选配”的标准,对垃圾桶站进行了标准化改造,让垃圾桶面貌焕然一新,大大改善了居民投放环境。为实现全品类垃圾分类回收,在每个小区均配备一组“四分类”桶站外,全区还设置了1021处可回收物交投点,1000余处大件、装修垃圾投放点,263座分类驿站,推动市民自主分类习惯逐步养成。

朝阳区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搭上了智能化“快车”。结合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工作,全区分四批次将289辆直收直运车,245座密闭式清洁站,7座可回收物中转站和分拣中心、4座末端处理设施接入生活垃圾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系统,实现垃圾源头可溯、精准计量和终端远程可视化监管。

“今年,我们又探索将区级垃圾分类日常检查、各街乡垃圾分类运行服务三方单位值守打卡等数据上传至小程序,逐步形成垃圾分类检查考核综合评价模式,为深化区级、各街乡垃圾分类日常管理提供数据参考。”区城市管理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朝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