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营胡同日前完成“不停车”改造项目。和冠欣 摄

经过两月余的治理提升,五道营胡同日前完成“不停车”改造项目,成为东城区第41条“不停车街巷”。治理期间,东城区通过挖潜和盘活周边资源,开辟出近百个停车位,满足胡同居民日常生活、出行所需。

“空间换空间”

解决胡同居民停车难题

12月18日,记者漫步五道营胡同,往日乱停乱放的车辆已不见踪影,胡同内清净有序、居民往来自如。胡同全长600余米、平均宽6米,既云集了86家时尚风情、文化创意类型的商户,还有常住居民181户。

2020年10月,东城区启动五道营胡同“不停车”改造项目。调查显示,胡同内居民停车位需求为93个,但胡同的客观条件无法全面满足居民就地停车需求。项目采取“空间换空间”的方式,以“周边空间”换“胡同空间”,解决居民停车难题,实现胡同内“不停车”。

区城管委会同安定门街道、东城交通支队等多个部门,以五道营胡同为基点辐射周边500米内,挖潜和盘活周边资源。经过协调,距离胡同东口不足400米的地坛南门停车场、安定门东滨河路路侧车位,可以为居民提供停车位;区环卫中心大力支持,将原本在雍和宫桥下停放的环卫作业车辆移至其他停车场,腾退车位供居民停车;在五道营胡同西口,扩建永康大药房停车场。4个停车场所分别提供十余个到几十个的停车位,让居民有位可停。

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52辆居民车辆完成停放登记。通过周边资源的挖潜和盘活将车辆“吸”出去,原本胡同内的停车空间得到了有效释放,成为了方便居民生活和出行的公共空间。

  探索停车治理新模式

助力建设“精致东城”

五道营胡同是东城区第41条“不停车街巷”。东城区自2018年在王府井创建首个“不停车街区”后,又相继在南锣鼓巷地区、西总布胡同、东四九条胡同等地推进“胡同不停车”。

在五道营胡同居住多年的居民李春生对“不停车”给胡同带来的变化深有感触:“胡同也就五六米宽,车辆乱停乱放挤占道路,人多的时候胡同根本走不开,又吵又乱。”

作为“有车一族”,李春生以往可没少受停车难的苦。老伴身体不好,需要经常跑医院。车就停在自家门前,虽说离得近,可压根儿不敢开,宁可推着轮椅去。“只要车一走,车位立马被别人占上,我再想停回来可就难了。”李春生说。

胡同“不停车”后,李春生也将自家车停进了附近的停车场。“走过去也就三百多米,虽说比过去停得远,可是走起来却是畅快多了。”

据悉,五道营胡同实施“不停车”后,居民仍可从西口驾车进入,前往箭厂胡同等地。为了保障后续秩序,安定门街道完善了相关交通监管设施,在道路两侧安装违停监控摄像头,在胡同东、西口处和箭厂胡同北口分别设置卡口,并设置流动引导岗、车辆禁停标志、禁停提示牌及违停车辆信息公示牌等,提示过往居民、游客在胡同内“禁止停车”和“共享单车禁止驶入”,让“不停车”成为常态。

东城区将探索停车治理新模式,充分发挥街道在街巷胡同停车管理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推进停车位错时共享,扩大停车自治管理和非现场执法覆盖范围,提高停车规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稳步改善静态交通环境,助力建设“精致东城”。

(责任编辑:甄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