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5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授予四川凉山彝族果基部首领小叶丹的“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旗帜 蒙藏学校旧址内设两大展览和一处体验区 展览中充分展示了我国对口支援与东西部协作工作的成就  

在北京西单繁华的商业区中,有一处古建筑隐藏其中,与周围充满现代感的商业建筑形成显著对比,那就是位于西城区小石虎胡同33号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蒙藏学校旧址,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党员组成的党支部。经过修缮,这里建成了首个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其内设“中华一脉同心筑梦——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主题展”“蒙藏学校旧址专题展”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验区。其中展出的420余张照片,280余件实物、档案,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工作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徜徉在一件件珍贵文物展陈中,不禁让人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就民族团结做出的精辟概括——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据了解,上述主题展共分为“共同缔造新中国”“团结建设新社会”“携手奋斗繁荣路”“同心奋进新时代”四个部分、15个单元,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革命历程,展览突出展示了新时代民族工作所取得的新的历史性成就。不少珍贵展陈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工作方略、历史细节和责任担当。

亮点一

各民族支援八路军

抗战版画寓团结

1940年李少言创作的大型木刻版画《一二〇师在华北》,结构庞大,内容丰富,生动全面地反映了第120师在华北抗击日寇,创建晋绥根据地的战斗生活。展览中所展示的四幅版画,均由晋绥根据地特有的麦秆和马兰草混合制成的土纸手印贴裱,用边区自制的油墨印制而成,下方有作者亲手书写的标题及内容,分别为:买马、送马、大青山的骑兵、统一战线工作。版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八路军第120师在大青山地区模范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团结各族人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同时,版画上方还展示了1938年第120师一部组成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在绥远开辟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正确执行党的“蒙汉平等,团结抗日”政策的合影。

亮点二

十世班禅来献词

坚定表达爱国心

1951年4月27日,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率班禅堪布会议厅僧俗官员45人到达北京,向中央人民政府毛主席致敬。这是他第一次到北京,也是他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建立友谊的开始。展览详细披露了这一珍贵的历史镜头。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展陈中了解到,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到达北京时,受到隆重、亲切的欢迎和接待。这时正值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同西藏地方政府全权代表进行关于和平解放西藏事宜的谈判。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向中央提出了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为谈判成功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京期间,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向毛泽东主席献上献词。献词采用锦缎硬封经折装,共9个折页,展开长135厘米,用汉文书写。献词深切表达了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热爱祖国,关心西藏人民疾苦,衷心拥护《共同纲领》和企盼西藏早日获得解放的迫切心情和坚定信念。

亮点三

维族老人迎新生

来京看望毛主席

展览中,一位维吾尔族老人给毛主席的信引起了北青报记者的关注。1954年12月9日新疆于田县的维吾尔族老人库尔班·吐鲁木给毛泽东主席写信,内容大意为:我解放前受尽了反动派的统治和压迫,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过上了幸福生活。老人写信表示感谢并渴望见到毛主席。

新疆实行土地改革后,翻身农奴库尔班·吐鲁木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为感谢党,他多次萌发骑着毛驴到北京看望毛泽东主席的想法。1958年6月,毛泽东在中南海亲切接见了库尔班·吐鲁木。

据了解,库尔班·吐鲁木的故事还被拍成电影《库尔班大叔上北京》。该电影片段,也在展览中进行播放。

亮点四

繁森书记一封信

在兹念兹说藏区

展陈披露了“阿里人民的好书记”孔繁森生前的一封信,其心系阿里、对西藏人民的深切爱意让人动容。1994年11月29日,时任西藏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在新疆塔城完成任务返回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人们在料理他的后事时,只找到两件遗物:一件是他仅有的8元6角钱,一件是他去世前4天写下的“关于阿里发展的12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12个问题,倾注着孔繁森对阿里发展的急切心情,渗透着他对阿里建设的心血,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地委书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将一腔热血乃至生命,奉献给了藏区人民。

亮点五

一针一线绣长匾

新疆姐妹感党恩

展览中,一幅长1.52米、宽0.8米的绣匾引人驻足。红色为基调,习近平总书记的肖像、金色的党徽、鲜艳的五星红旗、雄伟的天安门、庄严的华表、圣洁的和平鸽组成了一幅庄严和谐的画面。这幅绣匾背后的故事蕴含着新疆各族兄弟姐妹对党的挚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中央的好政策给新疆带来了巨大变化,村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80后”维吾尔族姐妹用两个月的时间手织十字绣完成了这幅绣匾,并辗转上千公里将它送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在给习近平总书记写的信中,这对新疆姐妹说,“我们能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全是因为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全是因为您对我们的关怀。为了表达我们的心意,我们姐妹俩用两个月时间为您绣成了‘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十字绣,希望用这一针一线表达我们对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期盼和对您的感谢。”

内存

蒙藏学校旧址将打造为教育实践基地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随着蒙藏学校旧址保护利用的完成和开放,还将通过多渠道、多平台、多形式开展配套宣传,形成立体传播效果。如加强蒙藏学校旧址内涵挖掘,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推出理论文章和学术成果。做好开放接待,将旧址打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围绕李大钊等党的早期领导人以及蒙藏学校走出的少数民族共产党人的感人故事,围绕党的民族工作史上的感人故事,打造一批舞台艺术作品、影视作品、美术作品等。如在北京广播电视台档案栏目推出专题纪录片《播火地》,创作演出舞台剧《枣花儿开了》,拍摄反映时代楷模的电影《李桓英》等。结合开放接待等重要节点,采取“线下”与“线上”结合、宣传推广与融媒体传播结合、一般报道与深度报道结合等方式,深入揭示旧址保护利用工作的成果和意义、生动展示党的民族工作光辉历史和伟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