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纸包里装的是赤眼蜂的卵,这么一小包就有数千颗,我们把它挂在玉米叶上,每亩挂上这么一小包,赤眼蜂的卵就会释放出来,寄生到玉米螟的卵当中,从而消灭玉米螟的幼虫……”一片玉米地里,陈佳兴正在教王大姐如何使用赤眼蜂卵卡进行生物防治。

作为北京农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将自己的所学用于家乡建设,是陈佳兴上大学时就立下的志向。2022年毕业时,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平谷区的乡村振兴协理员,被分配到平谷镇,负责经济排尾村北台头村、经济排头村和平街村的乡村振兴工作。

“北台头村位于平谷区两条主河流泃河、洳河交汇之间,耕地土壤长期经过河流冲击,具有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较高、保水性好的天然优势。去年,我们北台头村委会呼应区内‘博士农场’利好政策,整合200亩连片沃土,打造出‘棒台头’和‘鲜头玉’两个鲜食玉米品牌。”虽然刚来一年,但陈佳兴对北台头村的情况已经熟稔于心,他利用自己农业推广的专业优势,帮助村里打响农产品品牌营销,使用直播带货、短视频等新兴营销方式,拓宽销售渠道。

“棒台头”和“鲜头玉”两个品牌打响后,引来了同行业竞争,陈佳兴很快发现了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头脑灵活的陈佳兴立即转变思路,与北京农林科学院的专家商量,在过去“甜+糯”的口味基础上,扩大水果玉米和黑粒、紫粒玉米的种植,从而增加市场竞争力。

一年的农场运营,北台头村200亩土地收益从15万元提升到了90万元。

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毕业的袁悦是2020届的乡村振兴协理员,目前工作在平谷区王辛庄镇乐政务村。

“乐政务村现有户籍人口522户共1053人,按照村域情况重新划分6个‘微网格’……”袁悦跟随村干部及包村组成员分片入户进行走访调查,认真倾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结合网格化工作开展“未诉先办”,将未进入网格群的村民加入群内,以便及时接收和反馈村内信息。

袁悦与村书记深入沟通后,村里借助镇政府的力量成立了“乐旺盛”农机服务有限公司和“盛旺乐”专业合作社两支队伍。袁悦积极联系专业老师,组织农机服务队20余人和各村管农干部、微网格队伍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机技能培训、机器检修、耕种、浇灌等服务,通过开展复耕复种生产技术服务,对全镇复耕复种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在,“乐旺盛”已服务1万余亩耕地,产生经营性收入约100万元;“盛旺乐”则种植了105亩玉米,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也解决了20多名村民就业问题。

作为“三支一扶”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协理员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接诉即办、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美丽乡村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9年起,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组织、教育、农业农村等部门启动乡村振兴协理员招聘工作。四年来,已有1500余名有志青年充实到首都基层一线。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今年,本市也继续面向高校毕业生群体,招聘494名乡村振兴协理员。

在乡村振兴舞台上建功立业

郑宇飞

凭借专业优势,帮助村里打响农产品品牌营销;巧用“网格”治理,解决村民反映的难点问题……放眼首都乡镇一线,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能创新的青年人才正发挥所学所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活力。

乡村振兴,关键靠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资源禀赋和发展程度的局限,“人才洼地”“人才困境”在乡村客观存在。随着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加速推进,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技术与市场壁垒被逐渐打破,乡村与青年人才双向吸引的“磁场”越来越强。此外,政策引导之下,相关方面持续优化保障措施,完善考核机制,打通发展渠道。后顾之忧少了,当骨干、挑大梁的机会多了,自然有更多年轻人愿意扎根乡村,奉献青春、贡献智慧。

乡村天地广阔,青年大有可为。为基层输送和培养青年人才,吸引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到基层就业创业,最关键的就是继续发挥组织保障作用,完善配套公共服务,拓展乡村产业空间。同时,更要鼓励人才多渠道、差异化流动发展,真正做到“扶上马”又“送一程”。据悉,本市今年新招聘的乡村振兴协理员即将到岗工作。期待这些青春的力量,在乡村振兴舞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在希望的田野上展现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