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童在影院观看“光明影院”制作的无障碍电影
“光明影院”对国务院划定的14个特困地区进行点对点推广
一、案例背景
为满足视障人士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017年底,我国首个以高校师生为志愿者主体的盲人无障碍电影公益项目——“光明影院”创立。该项目由中国传媒大学与北京歌华有线、东方嘉影联合推出,旨在为视障人群讲解优秀影片,在电影对白与音响的间隙,插入对画面的解说,打造无障碍视听产品,为全国1700多万视障朋友提供公益文化服务。以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带动全社会关爱残疾人群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主要做法
一是立足国家战略,服务社会公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突出强调了为残疾人提供社会发展空间的重要意义。“光明影院”项目坚持“文明实践,文化先行”,联合多方资源并充分发挥新闻院校优势,制作无障碍电影作品。经过八年深耕,构筑了一条通往视障人士心灵的“文化盲道”,为公益慈善事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径和一个新生态。“光明影院”项目自实施以来,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保护好残疾人权益”的重要指示精神,凝聚志愿服务力量,为视障群体提供高品质文化供给,打造中国人权事业的靓丽名片,助力党和国家发展残疾人事业、人权事业、文化事业,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并形成生动实践。
二是扩大社会参与,践行立德树人。“光明影院”项目团队共有800多名师生志愿者参与无障碍电影制作,撰写的无障碍电影讲述稿达600多万字。项目团队坚持每年制作104部无障碍电影,让中国的视障人士每周可以欣赏2部电影,达到甚至超过明眼人的观影频次。以无障碍电影为载体,传播新思想、新理念,满足视障人群的文化需求,以公益之心传播文化精品,传播社会正能量,受益人群超300万,让视障人士同明眼人一样平等地参与社会文化盛事,让新时代文明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群众,推动文明实践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此外,通过发起“中国高校无障碍信息传播志愿者践行文化强国”倡议、成立“光明影院”全国高校公益联盟、走进浙江嘉兴、诸暨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等举措,带动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使文明实践成为学生的日常习惯,为建设文化强国、提升社会文明贡献青年力量。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文化平权。2022年5月5日,《关于为盲人、视力障碍者或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获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马拉喀什条约》对我国正式生效,该条约是目前国际上唯一一部版权领域的人权条约,旨在为阅读障碍者提供获得和利用作品的机会。“光明影院”项目团队始终致力于通过制作、传播无障碍电影,为视障朋友提供更多享受优秀文化成果、参与社会文化生活的机会,助力《马拉喀什条约》在中国“落地”,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探索无障碍信息传播的理念与实践,为世界无障碍事业发展提供中国方案。2021年,受中宣部版权局委托,项目团队承担“视听作品与《马拉喀什条约》实施”委托课题研究,通过对视障者群体、研究机构、电影人和影视出版机构的大量调研,形成了研究报告。该报告被相关部门采纳,并在结项书中评价“对开展《马拉喀什条约》批准和实施工作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主办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简报第79期曾就“光明影院”项目刊发文章,对项目发挥项目育人作用、落实“课程思政”的特色做法及经验进行了介绍。2023年3月,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干部处党支部走访调研“光明影院”,对“光明影院”给予高度评价。
三、工作成效
“光明影院”项目以服务视障人群为中心,每年围绕党和国家重点舆论宣传工作推出特别计划,将影视作品的娱乐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融于一体,打造优质融合的无障碍视听作品,并紧扣主题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让视障朋友通过无障碍影视作品观影活动,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同行。如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推出“70年·70部”特别计划。从1949年开始每年挑选1部经典电影,制作成70部无障碍电影,让盲人朋友们从电影中感知新中国的发展变化。目前,“光明影院”共制作500余部无障碍影片,走进了全国160多家影厅,并在北京市朝阳区文明实践中心观影礼堂等全国20个文明实践中心挂牌“光明影院”固定放映厅,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及澳门特别行政区。与此同时,进入我国2244所特殊教育学校,对国务院划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进行点对点推广,推动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2022年9月,中国广电“光明影院”公益点播专区在全国上线,无障碍电影通过有线网络进入了全国视障人士的家。从此,光明影院公益点播专区覆盖全国超两亿的有线电视用户,视障朋友可以足不出户观看无障碍电影,打通了文明实践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