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5日至17日,徐悲鸿纪念馆举办了“‘画说’徐悲鸿 特展进社区”活动。此次巡展走进了朝阳区来广营清苑路第五社区
2023年6月28日,徐悲鸿纪念馆在大屯街道市民活动中心举办了“艺术之美点亮生活——徐悲鸿绘画艺术展”。徐悲鸿纪念馆向大屯街道赠予书籍,并播放了《徐悲鸿为人造像》短片
一、案例背景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2018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美育是博物馆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北京开展博物馆之城建设,应大力推进博物馆的美育工作。徐悲鸿先生是爱国主义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他“探求美、创造美、践行美、传播美”的美育精神,是今天我们以美术的方式对全社会进行美育的典范。徐悲鸿纪念馆注重发掘纪念馆具有的美育价值,传承徐悲鸿美育精神,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开展博物馆美育工作。
二、主要做法
一是着力做好常设性展览展示。坚守博物馆社教阵地,努力在常设展览上下功夫,2023年我馆相继推出《海上客次——徐悲鸿收藏海派绘画展》《灿若朝霞——徐悲鸿南洋之路》《一生守护——纪念廖静文诞辰100周年暨徐悲鸿逝世70周年展览》等专题展览,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徐悲鸿先生的家国情怀和艺术成就。
二是着力做好送展进校园进社区。近年来,我馆始终坚持送展进学校、进社区,精心设计制作的简易展板,以图片加文字的方式,向学校师生和社区居民展示了徐悲鸿先生的作品之美和人生之美。2023年,相继赴中央美院附中、沈阳东北育才悲鸿美术学校、西城区师范学院附小、清源路社区、大屯街道市民活动中心等地,举办巡展和文化讲座。不仅走出去,我馆还邀请首师大、北师大、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学者来馆举办多场有关艺术、美育的专题讲座,组织社区居民参加讲座活动。
三是着力做好送文化到边疆地区。作为文化服务单位,我馆积极响应国家文化援青、文化润疆的号召,9月相继在青海省美术馆和新疆和田地区博物馆举办“至美尽善——徐悲鸿绘画艺术展”、“以文聚力 以文润疆——文化名人与文化传播”展览,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徐悲鸿先生的不凡人生、美学思想和艺术造诣。其中,赴青海的展览是我馆首次将徐悲鸿先生的绘画艺术带到西北重镇西宁,吸引社会各界观众达17000多人。
三、工作成效
一是为助力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作用。着眼于广大社会公众的审美需求,活化利用馆藏文物,探索和实践博物馆美育的新模式,采用专题展、送展和联合办展等多种形式,协调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美育,提升了博物馆美育影响力,在促进首都精神文明建设上作出积极贡献。
二是为助力观众感受艺术之美提供服务。充分发挥该馆美育展览专业性强、辐射面广、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势,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开办美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中央美院附中举办的复制品展,累计吸引千余名师生参观。在大屯街道举办的展览,累计参观人数达2000余人。在沈阳市举办的复制品展,吸引了观众6000余人。在西宁举办的展览,更是吸引社会各界观众达17000多人。这些美育活动受到协办方和观众的广泛好评,居民们纷纷称赞,在家门口就可以欣赏到徐悲鸿先生的艺术之美,真是太赞了。
三是为助力满足大众审美认知需求搭建平台。展览形式简便灵活,讲解内容丰富、讲座深入浅出,通过搭建展示艺术美的展览平台,将美的知识普及到大众。这些美育活动较好地满足了社区、学校、企业等各领域观众对艺术美的审美认知需要,滋润灵魂,启迪智慧,坚定信念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