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前村内道路边乱堆乱放,整改后村内道路干净整洁
整改前村内游商摊贩占道经营,整改后干净整洁
整改前村内道路两边车辆乱停放,整改后村内道路两旁干净整洁
一、案例背景
秦城村位于昌平区兴寿镇西北部,以前,村中道路泥泞、车辆乱停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村“两委”和村民。2022年,借人居环境整治之机及创城工作持续开展之势,兴寿镇以秦城村为试点,着手改善村域人居环境,并逐步摸索出物业化管理的“秦城村模式”。
“秦城村模式”是指物业化管理村域,由秦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注册成立物业公司,镇政府直接参与日常监管,派遣专人担任物业公司经理,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王德如兼任物业公司法人。村干部作为包片人员参与督导管理,劳务人员则由本村村民以“户”为单位自愿报名,经培训后按报名顺序依次上岗。
二、主要做法
一是广泛听取民意,创新推出“秦城村模式”,共建文明乡村。以“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为指导思想,镇村两级多次探讨,深入村庄摸底调研,广泛听取民意,因地制宜,制定整治环境的实施方案,着力解决文明城区创建环境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安排部署,逐渐摸索出物业化管理的新模式,即环境整治的“秦城村模式”。
二是发挥群众力量,落地实施“秦城村模式”,扮靓村容村貌。“秦城村模式”一经实施,秦城村以道路为界限,全村共划分7个大片区,每个大片区划分成了2个小片区,每个片区由一名村民劳务人员担任管片人员,负责清洁管护,村“两委”人员负责检查,“包片到户”实现村内环境共同管理、共同维护。调动村民们的积极性,对房前屋后的堆物堆料进行整治。停车场的修建,彻底规范了村内的停车秩序,疏通了村内道路。如今,村中坑坑洼洼的水泥路改铺成平整的柏油路,脏乱的垃圾场经过清理、重建,摇身一变成为干净敞亮的停车场,胡同干净整洁,村内环境焕然一新。环境的提升促使村民们的文明素质提升,村民个个化身“巡查员”,看见垃圾主动捡起、各类环境提升及整治活动主动参加,整个村庄开始焕发文明生机。
三是筑牢思想基础,提升村民文明素养,巩固文明成果。秦城村以乡村文化墙为载体,让文明在村庄“抬眼可见”,培育整个村域内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村庄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在“包片到户”和扣分机制双管齐下,秦城村环境得到有效维护,看到不文明行为,村民都会出来制止;看到垃圾,也会随手拾起,扔进垃圾桶。
三、工作成效
活动开展以来,村民从以前的“旁观者”转变为环境维护、文明传递的“参与者”,大家像爱护自家一样,爱护村中环境,从一个人,到一户人、一群人,全村村民都被赋予了环境管护的责任,并参与到村庄环境管护中来,形成了全员参与环境管护、全员参与文明创建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