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简介
海淀深入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坚持创建利民惠民,在进行城市更新、升级改造同时,注重市民群众精神文明滋养与文化生活,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及成果,在抖音1733商业空间、卫星制造厂科技园区、砖窑里、清河之洲等地,创新性开展各种文化文明活动,使其蝶变成为有历史厚度、文化深度、文明高度、潮流热度和生活温度的海淀“活力”新地标,城市焕新与精神文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二、案例背景
海淀区深入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坚持创建利民惠民,在进行城市更新、升级改造时,一方面以市民需求为导向,对城市空间资源重新调整配置,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一方面注重市民群众精神文明滋养与文化生活,将商业空间蝶变、老旧工业厂区改造、滨河水系治理融合现代文明生活理念,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及成果,使其焕新为有历史厚度、文化深度、文明高度、潮流热度和生活温度的海淀“活力”新地标。
三、主要做法
一是“软硬”兼施撬动旧广场商业空间文明“一路生花”。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利用老旧楼宇转型升级,服务高科技产业发展,整合内外空间资源,打造成融合潮流生活、科技创新为一体的商业品质新地标抖音1733商业空间。此空间注重对周边区域公共服务功能的织补以及与周边资源的功能融合,将城市枢纽、企业办公与商业生活有机串联,结合道路两侧功能,拓宽人行步道的通行空间、自行车停放空间,统筹绿化景观,增加儿童游乐区、老年人休息长椅等设施配置,创造更多的公共交流空间,促进邻里和谐。同时,将体验性商业与生活文化活动相结合,联合属地街道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如读书分享会、音乐会等,引入“1733海潮音乐夜市”、创意集市、艺术展览等活动,涵养居民的精神文化和道德素养,打造青年友好社区,辐射周边高校、企业群体,丰富居民文化文明生活。
抖音1733商业空间
二是“新旧”织补激活老厂区工业场景文明“一池春水”。通过保留和改造老厂区的原有建筑结构与风貌,升级园区功能配套,丰富企业和居民生活,让工业遗址在城市功能更迭的过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海淀区在这一领域进行积极探索,尤其是在卫星制造厂和砖窑里等地的具体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值得推广的经验。如,在卫星制造厂科技园区,因地制宜打造“两弹一星”主题展,展示“两弹一星”事业与海淀的渊源,阐释“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和传承,同时一体化搭建爱国主义教育和科普研学基地,举办各类科普活动和文化交流,利用园区资源开展航天知识普及教育,培育“科技公民”提升市民科学素养,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海淀焕发新光芒。砖窑里引入文化体验、艺术展览、童趣美育、美食休闲、社交娱乐等多重业态,重点围绕服务园区、周边社区、学校等群体,开展志愿服务、读书分享会等,进一步构建“互信、互助、互爱,共建、共治、共享”的海淀文明友邻文化,在学习娱乐中践行新思想、弘扬新风尚。
砖窑里 地区居民文化艺术季
三是“水土”交融促进古河道滨水空间文明“焕然一新”。重点挖掘清河两岸历史肌理,以“唤醒河流生命力,构筑滨河新生活”为目标,围绕生态优先、文化复兴、活力塑造三方面进行整治提升,将河道的防洪功能与生态、休闲、经济、文化文明等复合功能相结合,实现水域与陆域环境的协同治理和发展,塑造出具有海淀气质、清河特色且蕴含中式浪漫格调的古风主题IP公园清河之洲。在清河之洲,搭建城市志愿服务平台,招募全年龄段志愿者,共同维护公园建设成果;利用“大家商量着办”协商机制,定期邀请周边居民、游客代表、志愿者及相关单位研讨议事,让社会群众参与公园管理,让公园管理更“接地气”;注重文化与商业融合,利用配套服务空间植入丰富业态,结合传统文化、重要节气等内容,组织各类文化艺术节、音乐会、文明市集等活动,邀请周边居民共同参与,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举办“露天电影大放送”系列活动,推出如“清河茶点”“黑天鹅咖啡”等专属清河之洲的特色文创产品,将公园文化融入公园生活,以河道复兴带动城市更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更新实践行动落地见效。
清河之洲“露天电影大放送”系列活动
四、工作成效
海淀区以城市更新与文明建设协同推进为牵引,探索出一条空间焕新与精神涵养互促共进的发展路径,实现了城市功能迭代、文化价值传承、社会治理创新的多维跃升。通过激活商业空间、重塑工业遗存、复兴滨水生态三大实践,老旧空间在保留历史记忆的基础上,被赋予文明实践、公共交往、生态美育等复合功能,构建起全龄友好、人文浸润的城市生活新场景。老旧楼宇、工业遗存、滨水廊道不仅成为传承文化、传播理念的载体,更孵化出志愿服务、邻里互助、生态共治等文明创建品牌,形成“更新一片空间、激活一类场景、滋养一方文明”的良性循环。城市文明从“景观塑造”转向“生活浸润”,市民在共建共享中感受城市温度,为大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文引领的生动样本。